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红心“女将”陈少敏
  • 发布时间:2021-03-13 09:4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陈少敏(1902年-1977年),本名孙肇修,山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范于村人。她的父亲孙万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受此影响1927年投身革命。她和李先念一起创建鄂中抗日根据地,任中共鄂中区党委书记、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她是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仅有的三位女委员之一(另两位是邓颖超和蔡畅);第八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纺织工会第一任主席等职。
  3月9日,记者怀着敬仰之情到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旧址,寻访陈少敏的光辉足迹。 

赤脚“大姐”,带领军民克时艰

  1940年6月,随南抗日根据地建立,随南直属于豫鄂边区领导。作为边区党委书记的陈少敏,来到随南蹲点。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陈少敏任副政委。这位在边区人称“女将军”的副政委还带头赤脚下田。“陈大姐,种白菜,又肥又大人人爱”的歌谣当时传遍中原地区。
  1941年夏季,随南严重干旱,军民生活极其困难。陈少敏指导随南生产救灾工作,动员富户借粮、捐款,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广开副业门路。她亲手在九口堰孙氏祠旁开了一块荒地,收获的蔬菜都送给老百姓。她还出资与村民孙初民家合伙养了一群鸡鸭,给部队改善伙食。她代表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号召军民迅速掀起大生产运动,鼓励各阶层人士顾全大局,和衷共济,对贩卖敌货的中下层商人进行说服教育;对那些顽固不化的奸商,坚决打击。她深入和平、紫石、石板河、刘店等乡,发动群众对一些囤粮坑农的恶霸地主进行说理斗争。共借粮1000石,募粮300石。
  身体力行,“千塘百坝”抓生产
  经历了“饥荒”,陈少敏在边区党委会议上指出:随南旱灾所以严重,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人不谋藏,水利失修”。要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关键在于兴修水利。于是,豫鄂边区党委和行署作出决定:在随南兴修水利,开展“千塘百坝”运动。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劳动,自己身体力行,和群众一起挑土、搬石头、打夯,许多妇女在她的带动下也纷纷上阵。
  一冬一春,随南地区修堰挖塘600多座。1942年,随南农业获得了好收成,百姓高兴地唱道:“陈大姐新四军,修水利为人民。”“千塘百坝”运动开创了随州水利建设的新天地,也为解放后随州建成全国水库最多的地区奠定了基础。
  1986年9月,原新四军五师文化干部、著名画家武石,专程来随州写生,寻访陈少敏当年种过的菜园,并录于画卷在北京展览。武石说:那时我们在随南生活艰苦,同志们考虑到陈大姐身体不好,有时给她弄点鸡蛋、肉食让她补补身体,可她总是原封不动地转到白兆山野战医院给伤病员吃。 

忠诚许国,“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陈少敏,一生忠诚献国家。她的第一任丈夫任国桢比她大4岁,是我党早期的革命领袖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于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阎锡山杀害,年仅33岁,“遗腹子”女儿也在一岁半时夭折。1937年,陈少敏与同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原湘鄂赣省委书记涂正坤相恋结婚。不久,涂正坤前妻突然来信说她从敌人大屠杀的死人堆里爬出来了。作为党的高级干部陈少敏一向顾全大局,她当即对涂正坤讲:“咱俩分手吧,你快回到你妻子身边去……”
  毛泽东主席曾称赞陈少敏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在九口堰新四军五师纪念馆旧址,记者瞻仰了陈少敏简朴的办公室、挂着“青花”蚊帐的寝室,参观了她与李先念、刘少卿、任质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议事的会议室,睹物思人,敬仰无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