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炎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 发布时间:2021-06-14 16:2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洪宇

●炎黄精神的内涵及特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尊祖敬社的家国情怀、崇尚劳动的实干精神、开物成务的创造精神、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万邦协和的互助精神、为民立极的大同追求。
  ●桐柏山岩画是活跃于广泛中原一带的炎帝后裔在桐柏山留下的历史遗迹。这一方面显示,炎帝神农氏在随枣走廊创业事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随州桐柏山是孕育炎黄精神,特别是炎帝神农精神的始祖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文化的再生性创造,需要从“炎黄华夏”这个“凝聚核心”的“文化力”激发而出的民族复兴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寻根祭祖的意义所在。
  一、炎黄精神的狭义、广义与深意
  在我看来炎黄精神是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与黄帝为主体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它最初体现在炎黄二帝的功德传说中,对之可做狭义、广义和深意之分。
  狭义地讲,炎黄精神是指炎帝与黄帝在其文化创造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追求和主观面貌。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可以将其后裔的精神生活也概括于其中。
  广义地讲,炎黄精神是指中华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追求和主观面貌。在一定意义上,“炎黄精神”与“中国精神”这两个范畴是等值的。
  进一步说,炎黄精神这个范畴不仅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还有体现历史向度的深意。我认为炎黄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炎帝与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及其后裔构成了中华的主体民族,亦构成了中华的主体精神。
  二、炎黄精神的内涵及特质
  炎黄精神的内涵及特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尊祖敬社的家国情怀
  作为农国,其意识形态里有两个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是对土地的崇拜,二是对由土地所生长出来的庄稼的崇拜。有了宗庙,也就有了主权意义上的国家。它与社稷一起,构成的家国情怀,就是尊祖敬社的家国情怀。
  (二)崇尚劳动的实干精神
  炎黄文化最本质的精神素质就是崇尚劳动。我们民族的上层建筑就是在实干中产生的,这就是所谓“实干兴邦”。有无劳动精神,构成了炎黄文化与其他民族精神的显著区别。
  (三)开物成务的创造精神
  “开物成务”这个词就是指人开发万物,即是通过人的努力奋斗使万物升值的意思。我想用这个词来进一步说明炎黄文化的劳动精神是勇于探索的创新性劳动。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且愈走愈强,关键在劳动,在创造,这是炎黄精神最有魅力的价值要素。
  (四)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
  与创造精神联系的就是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不屈不挠的自强民族。中华文明是在继承炎黄文化之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以“健”为前提的自强精神是民族创新精神的保证。我们今天正处于创新时代,而欲创新,必先自强。
  (五)万邦协和的互助精神
  中国人非常珍视和平、和谐、合作、融合,强调万邦协和的互助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现在才有的。如果我们进行溯源的话,不难发现,它是我们文化基因所固有的东西。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
  (六)为民立极的大同追求
  炎黄文化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它鲜明地体现在“为民立极”这四个大字上。我们发现,炎黄文化以“天下为公”且“为民立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让共识远远大于分歧,让开放包容惠及亚洲,辐射世界,从而实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三、炎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在中国历史名山——桐柏山谈论炎黄精神的证据有很多,不仅有文献、有民俗神话,而且还有考古发现。依据国际岩画研究权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等人的考古学还原和年代测定,我们知道这些岩画是至少4300年以前的作品。据此可知,这些岩画是活跃于广泛中原一带的炎帝后裔在桐柏山留下的历史遗迹。这一方面显示,炎帝神农氏在随枣走廊创业事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随州桐柏山是孕育炎黄精神,特别是炎帝神农精神的始祖山。
  始祖山,展示了过去的辉煌;始祖山,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当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与炎黄二帝生活的时代有天壤之别。在新时代,于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有新思维,但是,在我们的新思维中,以家国情怀为前提,以崇尚劳动为本体,以大同理想为追求,以创造、自强、协和为动力,以炎黄精神为精神力量,将炎黄精神转化成为有家国情怀的“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价值追求,这是炎黄文化的再生性创造。
  传统的“再生性创造”,就是指人们在新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下对传统的重新恢复和发展创新,从而获得新生与活力。再生性创造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对中华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致的,是一种学理性的表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文化的再生性创造,需要从“炎黄华夏”这个“凝聚核心”的“文化力”激发而出的民族复兴力量,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寻根祭祖的意义所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