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曾都区发改局副局长肖立斌:做好“加减乘除”文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发布时间:2020-12-16 08: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曾都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疫后重振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在创新服务上做“加法”,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办事效率上做“乘法”,在纾难解困上做“除法”,举全区之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向好,为随州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做出曾都贡献。
一、秉持“三上理念”,在创新服务上做“加法”
  引导全区上下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当好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一是坚持“上心思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30条”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聚焦“政务、市场、法治”三大领域,结合实际出台曾都优化营商环境“32”条。引导广大干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换位思考为企业服务,推动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担当作为到位、任务落实到位。二是提供“上门服务”。疫情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选派110名干部担任驻企特派员,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建立区“四大家”领导包保联系企业、区直部门干部驻厂服务制度,常态化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施“面对面”走访、“一对一”送政策上门、“心贴心”排忧解难,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协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能、用地、原材料供应及市场开拓等难题,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三是落实“上宾待遇”。疫情期间,在汉十高速何店匝道口设立“前方服务部”,用帐篷搭建简易办公室,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调度,协调程力专汽、俊浩专汽运送100多台救护车,协助东风随专公司外送200多台商用车,帮助新兴全力、三环铸造、盛星机械发送汽车零部件3000多吨。在曾都经济开发区设立“后方服务部”,解决企业普遍面临的员工返岗难、材料供应难、产品进出难等“三难”问题400余个,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该经验被工信部和《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宣传推介。
二、推动“三减改革”,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
  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再突破,着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减事项。对所有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照后减证”和“准入”“准营”同步提速。目前,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落地,依申请审批事项办理承诺时间减少60%、即办件比例达29%、可网办率达93%。二是减材料。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大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力度。目前,市区共用市级政务服务业务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与湖北政务服务网对接,正有序推进网上办件。进一步精简用水用气申请报装材料,依托省政务服务“一张网”、“鄂汇办”APP平台,积极推广用水用气报装“不见面服务”,全面提升用户办事体验。三是减流程。依托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综合服务专区,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等企业开办环节为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即时办理,印章刻制0.5个工作日办理。1至11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7546家。严格落实办电“321服务”,全区接电用户2611户,其中低压报装接电户2571户,平均接待时长2.5个工作日;高压报装接电户38户,平均接待时长28.2个工作日。
三、建立“三联机制”,在办事效率上做“乘法”  聚焦优服务、提效率、促发展,着力深化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一是“一事联办”。全面推广“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审批服务,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事联办”综合受理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做到“一号申请、提交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取件”,并提供办件免费邮寄服务。二是“并联审批”。建立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配合市级完成统一(审批)事项、统一流程(图)、统一(申办)材料,使分散审批变成集中会审,大幅压缩投资项目落地时间。目前,全区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建设开工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55个工作日以内。三是“联合验收”。依照《随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方案》,对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联合验收,着力破解项目验收各部门事项互为前置问题。集中规划条件核实、消防验收、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档案验收于一个环节,减少建设单位多方申报、各部门多头分验。按照网上申报、窗口受理、现场验收、意见反馈和验收备案5个步骤,将审批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目前,已对华昶新能源、香思里食品等11个项目完成了联合验收。
四、实施“三大行动”,在纾难解困上做“除法”
  扎实做好抓“六稳”、促“六保”工作,深入实施品质随州示范区建设“十大示范行动”,其中“三大行动”与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一是深入实施项目建设示范行动。建立“周六现场办公”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召集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深入企业、项目、园区把脉会诊,会议在现场召开,实情在现场掌握,对策在现场研判,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堵点、痛点、盲点”问题。近年来,曾都区先后召开“周六现场办公会”87次,为常森汽车零部件、新城吾悦广场等113个项目解决突出问题285件。今年5月12日,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随州分会场活动在曾都成功举行。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升级示范行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支持重点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强配套,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全区拥有专汽生产资质企业28家、整车生产资质企业3家、应急产业规上企业82家,2019年生产各类专用车13.9万辆,产量占全市70%,占全国市场一成份额。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揽子惠企暖企措施,帮助更多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今年以来,累计为1381家企业减免保险缴费6687.3万元,减征企业职工医疗保险1038万元,减免市场主体国有房屋租金2039.5万元。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1至8月,全区外贸出口额达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三是深入实施效能提升示范行动。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组织开展“一半时间坐机关、一半时间下基层”活动,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项目现场、企业车间、群众中间,面对面座谈、实打实解难、硬碰硬督办,让广大企业家和群众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严格落实“十不准十必须”要求,深入推进“双评双治双促”活动,对所有企业和群众实名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举报,实行首办负责、限期反馈。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受评议3万余次,群众整体满意率达99.68%。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与干部提拔晋升和评先表彰有机结合起来,倒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拼搏赶超,以钉钉子精神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