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深入实施“十大示范行动”奋力建设品质随州示范区 ——地级随州市成立二十周年曾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发布时间:2020-06-28 16:1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二十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对于曾都区来说,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壮大史和“二次创业”史。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以原县级随州市的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从无到有,曾都区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9年,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原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区县分设,曾都区被赋予了新使命。
  从地级随州市成立之初的“大曾都”,到区县分设后的以“强”取胜、以“质”取胜;从过去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到现在以工业和城区工作并重为主,新时代,曾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准确把握品质随州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要义内涵,深入实施“十大示范行动”,奋力建设品质随州示范区。
  风雨兼程二十载,一路风景一路歌。二十年来,曾都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征途中加速奔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进。
    战略引领激活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0年。

地级随州市成立,应时而生的曾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克难奋进,万众一心,进行了一项又一项深刻的变革,破解了一道又一道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曾都曾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由十强之外挺进七强。
  2009年,曾都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年,根据国务院批复和省政府通知精神,从曾都区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并组建新的曾都区。建县设区,给新曾都区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原有的大片农村区域划属随县,新曾都更符合城市区域的定位,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加速新型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速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跨越。
  区域变更直接带来区情变化,新曾都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曾都区委、区政府提出“推动二次创业、建设美好曾都”,努力把曾都建成随州核心经济区、鄂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湖北新型工业强区、全国生态文明新区。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建县设区前水平,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行列。
  面对地域缩小、经济总量减少、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减弱等实际,曾都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实干笃行,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踏上二次创业征程。开展“三大活动”,确立“四区”建设目标,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业农村持续繁荣稳定、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民生进一步完善。
  科学发展,铿锵前行。按照市委提出“四个走在全市前列”(即在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和定位,新曾都绘就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路线图”——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强区”为主战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特色”三项重点,探索建立“干部管理考评、奖惩、任用”三大机制,力争实现“三至五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这一目标,全面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曾都不断推动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努力实现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新时代,曾都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主城区意识,强化主城区担当,践行主人翁作为,紧紧围绕品质随州示范区建设,致力交好产业品质、建管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四张答卷”。
    真抓实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盛夏时节,季梁大道曾都经济开发区段,沿线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五丰学校、吾悦广场、明珠一路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五丰学校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市政工程施工。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将进一步丰富城北新区教育、商服等配套。
  城区建设扩容提质,曾都城市建设从老城区,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面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曾都经济开发区从“一条路”(老316国道),逐渐发展为一座产业新城;现代农业大放异彩,香菇、粮食深加工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兴起,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花,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结出硕果。
  2019年,曾都应急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开局谋篇,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72.3亿元,同比增长10%,质量效益指数位居全省一类县市区第四位。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星光五路、周家寨一路等区级重点建设项目,改造老旧小区8个,改造提升10条小街小巷。坚持市区一体,配合推进青铜古镇、城际空间站、铁树棚改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2.8%。文旅特色更鲜明,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7%、8.5%。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建设持续深入。精准灭荒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1.13万座、公厕20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脱贫攻坚扩大战果。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19年民生支出2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2%。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五丰学校竣工在即,鹿鹤学校建成完工。医疗共同体建设稳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基层治理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主城担当扛起主城之责。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都区委、区政府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曾都是随州主城区,是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要的“主战场”。该区把疫情防控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与使命的战场和考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冲锋在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医务人员舍身奋战在防疫最前线,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全力以赴,守好守牢防控阵地,努力解决好群众生活物资保障、看病就医等急事、难事,在一线践行初心,用真情传递温情。全区有839个基层党组织、9893名党员和11个党员突击队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用奉献和担当谱写了一曲守护生命的赞歌。
  以主城行动展现主城作为。疫情形势向好后,该区根据各级部署,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推进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针对企业面临的外地员工返岗难、原材料供应难、产品运出去难等三大难题,曾都创新服务方式,在高速匝道口设立前方服务部,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后方服务部,同时派出驻企特派员,高效联动、前后衔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企业和园区,现场办公化解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难题,帮助企业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和损失追回来。
  如今,曾都区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努力在品质随州建设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实施“十大示范行动”品质随州建设立新功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之年。
  曾都区进一步强化主城区意识、主阵地担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健康共创、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党建强基、效能提升“十大示范行动”,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引领各方面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建设品质随州示范区。
  6月中旬,府河镇白河滩村“十村联建”艾草种植基地,正准备收割今年第二茬艾草。贫困户除了享受分红外,还可以在基地务工。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该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决攻克“最后堡垒”,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严把入口测温关、营业场所消毒关和内部员工防护关,端午节前,曾都组织商贸和餐饮企业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就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这是曾都区实施健康共创示范行动镜头之一。该区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内涵,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突破口,推动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曾都样板。
  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曾都紧抓项目“牛鼻子”,全力以赴稳增长。该区抢抓疫后重振重大政策窗口期,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两新一重”项目、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走进泰晶科技公司小尺寸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生产车间,只见芝麻大小的表面贴装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源源不断下线。泰晶公司新研发小尺寸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可广泛用于5G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智能终端和新兴电子产品。作为随州首家上市企业,泰晶科技公司领跑产业升级示范行动。该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揽子惠企暖企措施,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供给侧改革,把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五大支柱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城北新五丰学校加紧装修、城西鹿鹤学校建成,今秋,曾都又将新增一批学位,有效缓解城北、城西等片区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压力。凸显为民情怀,保障教育民生。曾都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抓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各项民生工作,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舍一栏一柴房,一园一院一灯光,一桶一厕一花台,一湾一路一故乡”,来到洛阳镇小岭冲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充满乡愁韵味的美丽乡村景象。这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曾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巩固提升“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成果,深化“五清一改”,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清扫路面垃圾、规范车辆停放……每周五下午,曾都干部群众齐动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助推人居环境整治。该区切实理顺城管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齐动手、扫干净、战疫情”活动,抓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优化中心城区微循环,营造干净卫生有序的城市环境,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6月17日至18日,曾都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杨某某等26名被告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一案。这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该院“线下”开庭审理的第一起涉黑案件。曾都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曾都、法治曾都。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西城办事处双龙寺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大党委机制,将居住在社区的市直、区直机关单位班子成员吸收到社区党委当中,通过力量融合,增强了社区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凝神聚力抓党建,强基固本促发展。曾都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以创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载体,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探索具有曾都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协助开展厂区消杀、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复工复产以来,曾都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后方服务部,派出驻企特派员,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曾都深入开展“勇担当、善作为、保目标”活动,打好作风巡查、“双评双治双促”、专项治理等组合拳,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一半时间坐机关、一半时间下基层”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曾都区党员干部群众将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品质随州示范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