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代表委员谈“两香” 让“随州香稻”香飘万家
  • 发布时间:2020-01-09 11:0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随州是炎帝神农“植五谷、尝百草”的地方,有得天独厚的气象条件、优良的生态、洁净的水源和良好的种植习惯,自古以来就是稻米主产区。2016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受邀来随州指导香稻生产,助推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2019年9月,袁隆平还欣然为“随州香稻”题词。2019年,“随州香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有一个很尴尬的现象:身在粮食主产区,随州市民却很少吃到随州本地产的香米。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就袒露了这样一个心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地产优质大米能占领市民餐桌,“随州香稻”真的能香飘万家。

       市人大代表姚行权:规范市场 抱团发展

  “好品牌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市人大代表、湖北省天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姚行权建议,制定行业规范和品牌使用规范,设立准入门槛,签订诚信协议,共同把“随州香稻”品牌推出去。

  目前,“随州香稻”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是好品牌,品质要跟上去。”姚行权建议,要用优良的品质来维护“随州香稻”的良好形象,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种植优良品种,生产出优质产品,叫响“随州香稻”品牌。

  “要规范市场,特级米才能用‘随州香稻’品牌,要经常检测,保证品质。”他建议,“随州香稻”要有明确的产品定位,选几个优质品种,采取订单式生产销售,从选种、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打造。“可选几个重点企业先重点推广,再全面推开。”他说。

  姚行权说,随州是产粮大市,粮食品质也不错,希望政府加强引导,牵头多做广告宣传,把“随州香稻”推销出去。

  “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要一条心,抱团发展。”姚行权呼吁,各企业要保证产品品质,共同把“随州香稻”品牌打造好。

       市政协委员吴正江:加强引导 引进良种

  “‘随州香稻’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个商标是一个公共品牌,打造好了,可以做到几百个亿的市值,带动随州市稻米产业整体提升。”市政协委员、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吴正江提出。

  他介绍,由于随州的优质稻品种多而杂、销售方面各自为政互相杀价、品牌建设欠缺等原因,导致随州人不喜欢吃随州大米,随州商家不喜欢卖随州大米。吴正江建议有关部门和协会加强引导,从品种抓起,因为品种是香稻的内在核心,要科学有序引进优良品种;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把种子企业、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组织起来,提升产业链水平,让三方都得到实惠;加强本地产品营销,大力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扩大知名度,让“随州香稻”香飘万家。

      市政协委员胡建鄂:加强品牌建设 做好行业监管

  “要围绕品质农业建设,加强‘随州香稻’品牌建设,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扶大扶强,着重培植几家香稻龙头企业,同时加大香稻品牌宣传力度,做好行业监管,让‘随州香稻’香飘万家。”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建鄂提出。

  胡建鄂表示,随州的稻米产业是一大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随州香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大家信心倍增。下一步应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扩大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力争突破35万亩;实行“双订单”模式,保证产品品质;培植和壮大优质稻加工企业,扩大随州香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人大代表庹大鹏:推进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市人大代表、随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庹大鹏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突出打造“两香一油”(香菇、香稻和油茶)品牌,做大做强香稻产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让“随州香稻”走向全国,这个目标振奋人心。

  据他分析,随州并不是没有高品质大米,相反随州香米的口感和品质都很好,但眼前我市大米生产行业缺少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这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推动企业主体间整合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在本地终端和电商平台销售上双向发力,同时要大力推进粮食深加工,丰富产品品类,提高大米生产附加值。

       市人大代表余华:申请绿色认证 擦亮香稻品牌

  “陈巷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水稻种植面积近5万亩,素有‘广水粮仓’之称。香稻种植在这里推广得很顺利,下一步将申请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市人大代表、广水市陈巷镇镇长余华说。

  余华说,2018年在陈巷镇的轭头村、水寨村、李岗村合计种植5000多亩,依托本地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农业,稻谷还未收割就被抢购一空。如此火热的市场更增强了农户和合作社的种植信心。该镇将继续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扩大种植面积,建设完整的产业链;申请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擦亮随州优质稻米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