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生态绘就城市之韵——随州绿色发展的魅力
  • 发布时间:2017-05-03 09:4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斯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一、二期寻根节前对外开放,花溪河城市湿地公园启动建设,水湿地公园基本建成……一批城市绿地、公园点缀随城。今年,七大城市公园为随州添“绿”增韵。

    生态与文化,随州最耀眼的特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神韵随州,就是要用生态绘就城市之韵,让绿色成为随州最靓丽的底色、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一场城乡绿色革命在随州大地铺开。


绿色理念引领绿色革命

    《随州志》载:“随处万山之中。”自古森林茂密,绿色资源富集。

    “绿色生态是随州最大的资源优势,保护好就是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随州设地级市晚,底子薄,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实际。但发展绝不要“污染”的GDP,在这里,项目重要,环保更重要。

    一条环保底线,被视为各工业园区的生命线:高能耗的企业,不要!高耗水的商家,不纳!高污染的产业,不允!

    专汽产业转型升级,恒天、程力等一大批企业向高、精、尖产品转型,投产新能源汽车项目;香菇产业从椴木向袋料转型,从木腐菌到草腐菌,从乡间种植到工厂生产,尽量减少对林木资源的依赖;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装机突破100万千瓦,成为湖北新能源第一大市。

    去年,我市在城乡实施绿色革命,城区重点打造“一轴一环三片”,乡村建设“百里画廊”,绿色如玉带在城乡闪耀。

    数据显示,随州建成区绿地率达33.3%,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73平方米。


绿满行动再造一个随州

    城绿,山更绿。荒山披绿,市委、市政府以“绿满随州”为抓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

    如何造?市政府每年拿出4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木本油料基地大户,撬动社会资本投向荒山。几年来,全市共流转林地宗地数6323宗,新建成千亩以上的特色林业基地52个,其中万亩以上5个。

    湖北丰年,投资2.1亿元,流转荒山3.8万亩,种下核桃、油茶等160余万株;神农丰源,投资1.3亿元,在荒山上栽植近2万亩油用牡丹,全省最大……

    一大批企业和大户通过林地流转而成为新的“林场主”,昔日的贫瘠之地变身为青山绿水,孕育出永不枯竭的财富。去年,全省“绿满荆楚”现场会在随召开,随州经验得到推广。

    2012年9月,随州出台政府令,封山育林。封育期间,全市年均林木采伐量控制在6万立方米以内,一次性关闭“两高一低”小型木材加工厂111家。

    香菇产业,惠及随州30多万人民,最大的富民产业。发展40年来,随州椴栎木林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由原来的200多万亩,上升到330万亩。 

    2015年,我市启动“绿满随州”三年行动,完成73.14万亩国土绿化。前两年累计完成57.4万亩,占总任务的80.1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4%。

品牌创建增添城市神韵

    绿色,给百姓带来福利,也给随州带来诸多荣誉。

    近几年,随州推动城市品牌创建,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投入资金近11亿元,高标准谋划50项绿化项目,大大提升城市绿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直接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48亿元,力争做到应绿尽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直接投资高达25亿元,开展碧水、蓝天、洁美、铺绿、宁静、生态等“六大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2014年,随州园林城、森林城、环保模范城三大城市品牌创建全部通过。这年,随州生态指数名列《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第四,仅次于澳门、香港、南昌。

    作为随州人的骄傲——“一湖两岸”风光带,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东打造千亩文化公园,城南建设白云湖健康公园,城北升级明珠广场,城西建擂鼓墩遗址公园,城中扩建神农公园,老火车站、建工小区、卫计委等小游园点缀城间,漂水湿地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等启动实施。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绿色随州赏心悦目,环境宜人。

    去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指数发布,随州总排名第43,在全省排名第4,进位30多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又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