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位于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光华村的随州城南污水处理厂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准备月底正式投入运行,让我市污水处理进入“双厂”运行模式。
它的建设,不是单靠政府投资,也不是纯招商引资,而是采用新模式——PPP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注资。
如今,PPP模式在随州项目建设中已是遍地开花。
PPP引领融资新思维
投资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
传统思维下,经营土地、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成为城市建设融资的主渠道。随着经济趋于缓和,土地不再“吃香”,银行也勒紧了“袋口”。今年5月8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门下发文件,对政府举债收紧,发债也变得举步维艰。
市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陈良才认为,大量资本藏富于民,社会资金苦于寻找投资的出路,实现资本的“滚雪球”。城市建设、环保等项目成为他们的首选。
新形势引领新的变革。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成为发展的潮流,国家也大力倡导。
“PPP模式,为城市融资提供了新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也减少了融资成本。”市建投公司总经理郭晓东说。
去年4月12日,受市政府委托,市住建委与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推动城南污水厂PPP项目建设。该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20万吨,近期按5万吨/日的规模建设。
郭晓东介绍,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投资2亿元,上海复旦水务注入资金0.95亿元,一举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落地PPP项目5个,总投资8.6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资6.95亿元,合作的社会资本方全是民企。今年,淅河污水处理厂、广水应台山文化生态公园、城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已用PPP模式开工建设。
百余项目带来新动力
PPP模式属新事物,如何熟练掌握运用?我市选择“放权”,政府邀请专业人来做。
“专业人干专业事。”陈良才介绍,所有PPP项目实施交给市城投、市建投、高新投等投融资平台,政府各部门负责指导就行。
思想解放,赢得工作效率提升。 以随州市新殡仪馆为例,本由当地城投公司全额投资建设,但建设中,市城投公司最终选择改进为PPP项目,成为我省首个采取PPP模式契约型基金融资的样本。
同时,我市先后3次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相关人员参加PPP专题培训班,通过“引智”吸引一大批咨询机构参与我市PPP模式的项目建设。
目前,PPP模式的项目遍及污水处理厂、水环境治理、文化创意园等领域,惠及广大人民。据统计,我市已初步建立总个数128个、总投资739.34亿元的PPP项目储备库。
市发改委主任万明表示,100多个项目建设,直接拉动着随州发展,让投资这驾马车“跑起来”不吃力。
今年,我市要建设3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7.85万吨,拟建管网长度764.13公里,总投资16.24亿元,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市住建委村镇科科长蒋立军介绍,3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均采用PPP模式,统一建设、统一运营。
湖北知青文化创意园、随州园林生态产业园、擂鼓墩非遗特色古镇、编钟音乐之都、随州双创中心、随州府河流域环境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均运用PPP模式建设。
目前,我市正推动一批PPP项目落地,也积极包装策划PPP项目,尽最大努力撬动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