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宜居宜游增强吸引力——随州建设魅力之城扫描
  • 发布时间:2017-08-14 10:3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斯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高温酷暑,催热“玩水”项目。7月每逢周末,西游记公园、漂流火爆迎客,日接待量分别达到3000人次和6000多人次。
  这些年,随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渐渐扬名,接待游客也由数百万上升至千万人次,去年达到2020万人次,旅游已成为支柱产业。
  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随州重新定下目标: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争创全国旅游示范城市。

旅游随州正崛起

  随州,人文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文影响一直不温不火,生态景观也是久藏深闺人未识。
  2009年,我市高举炎帝文化大旗,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此后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随州,宣传推介随州。
  “近三年,我们每年接待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游客6万人次以上,他们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炎帝故里景区党工委书记冯晓蓉说。
  这一推介,释放了随州旅游的多米诺效应。
  以炎帝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编钟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打造特色核心景点,突出特色文化旅游,“全景随州、全域旅游”的靓丽画卷铺开。
  如今,炎帝故里、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联合申报国家5A级景区,提升人文旅游魅力;唱响养生、佛教的大洪山声名远播,旅游收入连年翻番;西游记公园、千年银杏谷、西游记漂流等名声大噪,经常爆满;赏桃花、看牡丹、游石屋、品香茶……一批乡村生态观光游渐火,形成旅游新格局。
  去年,千年银杏谷、西游记公园、大洪山景区入选湖北最具价值旅游品牌。中青旅执行总裁焦正军认为,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正在随州崛起。

神韵随州更宜居

  随州,半边山水半边城。曾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彼美汉东国”。
  我市优化老城,拓展新城,互融互联,“4+1”的新老城区让随州“神”韵”兼备。
  在老城,我市改扩建神农公园,增添文化气息和生态绿量;新建青年路大桥,改造㵐水一桥、涢水一桥,改善城区交通;改造交通大道、青年路,优化环境;布局大润发、新中百等商业综合体,继续提升老城魅力……
  在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态布局,文化彰显,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文兴城,是随州城市建设中不变的“基因”。乐都旋风、随州文化公园、杨坚故居、擂鼓墩遗址公园等构筑城市文化脊梁。
  做足山水文章,慰藉山水。大手笔治理白云湖,建设“一轴一环三片”,打通神农大道、白云大道肠梗阻,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指数。
  通过城市品牌创建,吸引市民参与,优化居住环境。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就是最好的佐证。
  现在,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抓手,打通城市“断头路”,消灭城区“龙须沟”,拓宽道路“肠梗阻”,改善市场“脏乱差”,兴建城市“小游园”,改造群众“棚户区”,缓解城市“停车难”,形成交通“畅舒安”,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

魅力随州愈精彩

  宜居——市民认可,宜游——游客认可。二者融合,才是魅力之城。
  2015年,国家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随州全域纳入,并定位随州为湖北北部门户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市继续坚持彰显文化、生态个性,建设“大城市”,凸显“大格局”,打造“大交通”,构建“大生态”,发展“大产业”,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左右。
  省委书记蒋超良说:“随州城市规划得好,城市面貌变化大,让我没有想到。”
  蓝天碧水,相得益彰;青山绿树,天人合一。随州“山水宜居城市”框架已经形成。
  “随州非常美,一河两岸风光带极具特色,展现了宜居的风采。”著名作家二月河如此评价随州“小城大美”。
  刚修编的随州城乡总体规划也明确定位,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是其中之一。
  市旅游局局长曾云峰表示,深耕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神话世界四大文化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旅游、乡村游等潜力,树立随州旅游特色,继续绽放全域旅游的魅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炎帝故里、大洪山、西游记公园等传统景区提升,打造桐柏山、抱朴谷、编钟音乐之都等新兴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营造“多业兴旅”的氛围。
  宜居宜游,让随州更加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