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南郊一号渠
堤岸整齐,沟渠通畅,小花点缀,绿树如荫。最近,穿行在随州市曾都区南郊擂鼓墩社区一、二组的南郊一号渠,让附近的村民高兴不已。
在村民眼里,这条“历史悠久”的臭水沟、龙须沟,很难再现清水长流。今年,市建投公司让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改掉了南郊一号渠的“臭”和“黑”,换来的是清新自然、干净宜居的环境。
历史:臭不可闻,蚊子多到“闯”脸
在南郊,有一、二、三号渠,是以往排水的明渠。渐渐地,明渠周边的居民楼多了,排水渠也成了居民的排污渠。
记者看到,南郊一号渠“起源于”瓜园社区,穿过一片田地和擂鼓墩社区,最终流进了 水河。记得一年前去看,沟渠内污水为黑色,泛起泡沫,散发着恶臭,两边基本上没长什么植物。
擂鼓墩社区一组的包奶奶,现年75岁,她在这里已经住了40多年了。她回忆,以前这条渠道还比较宽,有2、3米宽,常年有水流。这十几年,渠道慢慢地窄了,水也变差了。“到了夏天,不仅臭,苍蝇、蚊子多,晚上出门,蚊子‘闯’脸。”她说。
由于没有截污管道,南郊一号渠附近居民的各种污水全部直排进渠里,加速了水质恶化。附近很多居民表示,以前渠道里有鱼,这些年连泥鳅都看不到了。
这只是一个层面。记者调查发现,在一号渠的上游瓜园三组,有一家洗碗工厂,供应着我市部分餐馆的一次性包装餐具。厂房覆盖着渠道,排水管道直接通到渠里。采访时,厂里虽未“开工”,但管道里不断地流着污水,管道下是黑臭的脏水,漂浮着各种塑料、包装袋等。
“洗碗厂是这条渠道的重要污染源,每天都排着近百吨洗碗水。”附近村民“控诉”着。
改造:迎“臭”前行,清淤固堤植景
去年,我市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南郊三条渠是重点整治对象。
市建投公司项目秘书李阳介绍,在封堵白云湖沿岸排污口时,对南郊三条渠(擂鼓墩大道至 水西堤段)进行改造,截流污水,对渠道进行生态处理,既达到水质净化,又能形成绿色景观。
据悉,去年11月,南郊一号渠(瓜园三组至擂鼓墩大道)改造启动,全长632米。
渠道常年累积,清淤成为头号任务。李阳介绍,整条渠道淤泥最深有1.2米,总量达6000多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一号渠两侧人员居住密集,车辆通道较窄,许多大型机械进不来,只能采取小机械、三轮车,一点点转运。“整个清淤,就花了2个多月时间。”李阳说,在擂鼓墩社区二组,工人在渠道里清淤时,头顶上居民家的卫生间污水便排出来了,许多工人干了一天,就再也不来了。
据悉,清淤完毕后,施工方对渠道进行了拓宽,形成3米宽的断面。同时,在渠道一边埋设600毫米、一边埋设300毫米的截污管道,截流了洗碗厂和沿线70多户居民的各种生活污水。
记者发现,渠道沿线有很多裸露的白色排水管。李阳介绍,那些都是截流居民家卫生间污水的管道,全部进入主管道,到达城南污水处理厂。
同时,对渠道两侧采用生态砖固化,并栽种各种水生植物和藤蔓。在场地开阔的地方,还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一个小广场,保护了原有的树木,也为居民增加了一个小游园。
现状:黑臭远离,还有鱼儿和泥鳅
经过8个月的奋战,南郊一号渠基本改造完毕。采访时,周边居民对一号渠改造,竖起大拇指点赞。“简直是换了个环境,我们也算是进了城市。”一组居民龙小虎说。
正在渠道河床施工的何大明在抽完水的坑里抓到了3条泥鳅,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塑料袋内。他告诉记者,以前这渠道什么鱼都没有。改造后,鱼和泥鳅都来了。上次下大雨,氵厥水河里面的鱼上水,一直游到了改造后的一号渠。
市建投公司总经理郭晓东表示,看到南郊一号渠环境好了,还有鱼儿和泥鳅,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今年,该公司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寻根节前,完成了西护城河分级蓄水和花溪小渠的改造,打造了一条条景观渠道,让城市内河、内渠焕发昔日的“风采”和神韵。
改造时,市建投公司还充分为群众考虑,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环境。南郊一号渠一侧有一条土路,是附近居民种菜运输的通道。改造时,公司对该路进行了硬化,形成2米宽的水泥路,方便了群众。
擂鼓墩社区二组的宋先学高兴地说:“有了这条水泥路,我们这些种菜人再也不怕下雨菜运不出去了。”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郭晓东说,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将始终怀着为民之心,尽最大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幸福随州。
记者走时,小朋友们在小游园内玩着溜溜球,中年妇女在园内锻炼着身体……
6月21日,广水市境内的徐家河水库,站在库区大坝放眼望去,一湾碧水,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阳光洒在宽广的水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要知道今年之前,这里遍布网箱和拦网,水产养殖随处可见。水产养殖,水是第一要素。但是无序的水产养殖,却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水环境受到影响。”随州市水产局局长操志翔指着靠近岸边的水面对记者说,“据统计,当时徐家河水库有网箱9122口,养殖面积达900000平方米;拦网养殖数量236处,拦网长度59316米,养殖面积5000余亩。”
正因如此,2016年9月21日,省纠风办、省电视台对全省大水面网箱、拦网养殖进行电视问政时,徐家河水库被列入其中。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问政后,广水市政府迅速行动,出台了《广水市徐家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广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徐家河综合整治的通告》、《徐家河水库综合整治责任状》、《徐家河网箱、拦网、围垦补偿标准建议》等文件,筹措1530万元资金用于拆围工作。
“2017年5月16日,我带队到徐家河水库现场察看,围网拦网网箱养殖已全部拆除完毕。”市农业局局长徐锋说,“其实,早在2013年开始,我市大、中型水库就开始执行不准签订对外承包养殖合同,过去对外承包合同到期的,由水库主权单位收回,实行人放天养,目前,全市水库主权在我市单位的大中型水库基本上全部拆除了围网围栏网箱。”
至此,全市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的湖库拆围行动初见成效。
据介绍,自2016年12月下旬开始,市水产局坚持“健康养殖、生态渔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随州,在全市全面开展了“湖库拆围、取缔珍珠养殖、严厉打击投肥投粪养殖”三大行动。
经过前期调查摸底,全市围栏、围网、网箱养殖主要集中在徐家河水库,珍珠养殖只有曾都区洛阳镇清水河水库一处,面积180余亩。2017年春,曾都区政府态度坚决,立行立改,至2017年5月,该水库珍珠养殖网已全部拆除。
“在投肥养殖上,各县市区大中型以上水库约30座已杜绝了投肥养殖,但600多座小型水库量大、面广、位置偏,主权主要属乡镇政府或水管站,大部分都承包给了个人,而且承包期较长,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少部分在进行投肥投粪养殖。”操志翔说,“这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前,各县(市、区)渔政部门成立督办组,实地督办检查,水产局也成立了工作专班,不定期到各县市区进行巡回督办,实行倒排工期、销号管理。截至5月底,我市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告一段落,全市江河湖库围网围栏网箱养殖已基本拆除完毕,珍珠养殖已经取缔,水库投肥投粪养殖已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联合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等工作,妥善安置渔民,做到‘拆得了、稳得住、禁得住、不反弹,保民生’,确保社会稳定。”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宗炎说:“还将对已经取缔‘三围’、珍珠养殖和投肥投粪养殖的水域,科学制定生态养殖规划,做到人放天养,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水环境,达到‘天蓝、地绿、水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