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聚才献智展作为 ——随州市科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 发布时间:2021-12-03 09:1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科协是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按照科协工作“四服务”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服务发展,推进了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强化政治引领广泛凝心聚力
  近年来,市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自身号召力、凝聚力,取得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实效。
  坚持党建引领。把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学党史和科协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党史宣讲、现场学习、“跟着毛泽东诗词学党史”等活动,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等主题实践,从党史和科协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源泉。
  加强政治引领。开展“七一”重要讲话集中宣讲,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众心向党学党史、学科技史活动,引导全市科技工作者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奉献,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探索在各级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举办座谈会、培训会、研讨会、读书班,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推进“党建强会”工程,成立了市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党委,指导所属学会党建工作,以党的建设推动学会事业健康发展。
  弘扬科学精神。组织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积极推荐科技工作者参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共推荐50余人次申报省级以上奖项,其中有10人获得重大奖项,大力弘扬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奉献情怀。
   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市科协强化平台建设,着力聚才汇智,积极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为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平台建设成果丰硕。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今年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引进院士专家27人。围绕我市专用汽车、食用菌及应急装备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利用“科创中国”融通平台、“科创湖北”数据网络平台等推动企业与科学家的有效对接,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落实落地。
  对外科技合作成绩斐然。与襄阳、十堰、神农架4地联合成立“襄十随神”城市群科普科创联盟,发展71家企业、研究院、科普示范基地等成为联盟成员,共同推动区域科普科创工作交流互鉴、推广运用、技术合作协同创新发展。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充分利用科技人才智力优势和技术信息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科技下乡。食用菌种植、生态黑猪养殖带动了2万余名群众脱贫。多次牵头赴南阳、蕲春、襄阳等地考察艾草产业,先后召开4次产业发展座谈会,调研全市艾草产业发展状况,形成《随州艾草产业可行性报告》,进一步推动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艾草种植成为新的乡村振兴增长点。
  智库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完善和更新随州市科技人才库,目前在库专家达900余名,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油茶、蓝莓、专汽等产业进行调研,开展决策咨询,形成建言专报7期,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组织中医药学会、药学会、质量协会、艾草协会学术交流活动10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
   健全科普体系提升科学素质
  市科协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心,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强化科普资源开发、科普阵地打造、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氛围营造,打通堵点、抓住重点、塑造亮点,不断开创科普工作创新局面。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强力推进。认真履行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联合成员单位开展了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节等系列科普活动及各类主题科普活动,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提高到10%。
  实施科技为民惠民。聚焦乡村振兴,开展“科学种植艾草”等实用技术培训23场,受益一万余人。围绕科普知识进社区,开展“气象知识进社区”等活动4场,受益2000余人。邀请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为市委中心组举办科普报告会,参与人数600余人。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开展主题科普活动5次,受益一万余人。
  特色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全市科协系统围绕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主场活动采取开展科普文艺宣传、科普知识问答、科技成果展等形式,线上活动采取科普知识闯关答题、抖音宣传科普知识、短信推送科普知识、微信公众号宣传科技工作者等形式,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注重青少年科技教育,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青少年科技节,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近百件。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市注册科技志愿者服务队30个800余人。
  应急科普能力不断提升。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围绕紧急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和灾后卫生防疫进行应急科普宣传。动员市食用菌协会、市气象学会等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指导,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大力培育科普示范项目,目前市级科普项目入库共计383项,今年获评“湖北省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项目9个,其中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3个、科普惠民社区2个、科普示范学校1个、县级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1个、科普剧巡演1个、科技志愿服务试点1个。
  科普能力建设长足进步。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各类示范基地、企业、学校发展到44家,实现常年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科普e站作用,搭建各类科普微信平台,精心谋划《科普知识》栏目,在随州日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发布科普知识36期,打通基层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系统改革发挥纽带作用
  近年来,市科协不断深化系统改革,全面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协在党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县、乡两级科协组织建设,扎实开展“3+1”试点,团结吸纳150名以“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为代表的“关键人物”,兼任或挂任市县乡三级科协副主席、常委、委员,引领带动广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进入科协组织、参与科协活动,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解决了基层科协无人干事和基层工作机制不畅的问题。吸纳12名“三长”进入省科协专家库,积极为“三长”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畅通科技工作者沟通联系渠道。持续深化科协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扎实推进“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出台加强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实施方案,努力为科技工作者解难题、办实事,切实维护好科技工作者权益,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科技工作者身边。深入基层一线,与科技工作者面对面开展学习调研,深入了解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所急所需所盼,了解科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破解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强化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驰而不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科协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市科协将团结带领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握科技大势,推动科技创新,助推科技繁荣与发展,助推科学普及和推广,奋力推动我市科协事业和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