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如何理解公报提出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支撑“中国之治”的基础性安排,行之有效的“好制度”
  • 发布时间:2019-11-02 10:1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指出,公报中提出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经验的系统总结,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民生制度、人才制度、军事制度、外交制度等多个领域,这些制度的形成凝聚了全党智慧,经受了历史和时代的检验,是支撑中国之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制度支撑。国家治理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制度安排,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协同运作能力,确保各项制度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鹏表示,十三个“显著优势”所对应的制度是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基,是行之有效的“好制度”。这次全会基于历史经验和发展全局的需要,对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优势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刻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利于更进一步使人民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努力维护好这些制度;有利于更好完善好、利用好这些制度,勇于争先、担当作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