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以人为本推动品质随州建设
  • 发布时间:2019-09-16 09:3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城市的品质,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生态绿化、居民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推进品质随州城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发力,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从产业、文旅、城市功能建设三方面施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随州,让美丽随州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

  推进品质随州建设,要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做到以业强市。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产业发展于人,服务于人。以业强市,出发于产业新城,落脚于改善民生。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分析当前产业发展瓶颈,改变城市产业布局,着眼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挺起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的脊梁,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为引领,努力建成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高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打好重大战略牌、乡情友情牌、区位资源牌、特色产业牌、营商环境牌,吸引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前来投资兴业,形成产业集群,为地方民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年轻创客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真正做大做强产业之基,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品质随州建设,要坚持文化引领,坚持以文兴市。文化之于城市,是灵魂,是软实力。随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多张国家级名片,以文兴市,要做好文化建设的“加法”,精心提炼随州丰厚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讲好华夏文明流传有序、生生不息的文化故事,传承好拥有曾随文化、炎帝文化的城市文脉。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积极谋划完善琵琶城、青铜小镇、高铁小镇等城市亮点区块建设,树立随州新地标。加快大洪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编钟音乐文化之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曾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文旅融合“软件”建设。依托旅游产业园区,提炼曾随、炎帝文化内涵,收集古文故事,形成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核;大力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文化服务志愿者,推出随州文旅大型歌舞剧等,开发多元宣传渠道;配套开发文创产品、体验产品,助推文创企业共同发展。

  推进品质随州建设,要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做到以质立市。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实力竞争之外,更是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的竞争。以质立市,要做好公共服务的“加法”,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努力补齐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要明晰各区域功能和定位,系统抓好城区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一方面,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规划新旧城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体现科学性和前瞻性,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水泥森林”、道路积水等问题,同步推进旧城和新区建设,注重区域间的延续性、科学性、优越性,构建“新型城区+保障体系”,将旧城文化和新城新貌相融合,让来的人感受到随州“城市魅力”、去的人带走随州“城市印象”。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坚持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彻底解决上学难、出行难、养老难、就医难等民生痛点难点。积极开展城镇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注重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公共服务的短板、生态环境的短板,切实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城市发展不在一时,普惠民生不在一日,在随州人日复一日的努力中。碧波荡漾的白云湖畔,一座被绿色与梦想包围、被温情与希望浸润的幸福宜居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作者系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