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随州市质量品牌提升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2-20 16:41
  • 信息来源: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品牌是产品质量特色、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综合反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重要制胜法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对照抓好落实,加快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美誉度好、竞争优势明显的随州品牌,引领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品牌建设总体情况

(一)品牌建设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各类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商标申请量3185件,新增商标注册量1581件,现有有效商标注册量20710件。全市现有行政和司法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8件(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专汽9件,风机2件,肥料和化工3件,蜂产品1件,防水材料1件,食用菌1件,塑料管道1件;地理标志商标12件(位居全省第13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位居全省第10位)。目前,我市共获得国家及国际级品牌20余项,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项目获得ISA国际安全奖和2022年国家级QC成果三等奖,白云湖水库(拦河闸)兴建工程获得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随州泡泡青、随州香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六家企业获得随州市编钟质量奖,14家企业获得编钟质量奖提名奖,我市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质量品牌提升工作经验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服务支撑。出台《随州市编钟质量奖管理规定》,连续组织开展编钟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正奖由1个增加到3个,提名奖由3个增加到6个;正奖金额由10万提高到80万,提名奖金额由5万元提高到20万元,极大激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争创质量奖的积极性。出台《随州市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围绕农业、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服务业四大重点领域,开展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品牌建设“增品类、提品质、创品牌”。出台《“两香一油”品牌发展规划》,重点培育打造“两香一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商标品牌提升行动(2023-2025),组织随州香稻、随县香菇以及犇星化工、江南专汽、三峰透平、双剑风机、程力集团、中兴食品等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扩大随州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夯实质量品牌基础。统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职能,加强技术供给,服务“2236”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推进“省级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创建、“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验收、湖北省专用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以及香菇产业、应急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等工作。积极开展充电桩计量创新试点创建。依托省知识产权“三大工程”,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中。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海外商标布局(目前,犇星公司已申请海外商标21件),推动一批知名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走向国外。

三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聚焦“2236”产业集群建设,接续开展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树立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先后推荐随州万亩有机茶、随州香稻、专用汽车等产业集群申报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

四是强化品牌监管保护。落实商标法,持续打击侵权假冒、恶意注册商标和囤积商标行为,加强对商标代理机构的信用分类监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以驰名商标为重点,强化我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的保护监管与执法指导,有效打击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全面加强我市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

二、我市质量品牌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州还没有品牌进入中国500强、没有企业评选上长江质量奖,质量品牌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产品和服务品牌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随州市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产业和经济基础底子薄,规模企业小而少,高端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差,产业结构不优。目前,我市专汽产业蓬勃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在其他行业和领域,投入有所不足,品牌建设的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品牌意识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品牌经营战略意识。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企业对品牌及品牌经营的概念理解较模糊,对品牌经营缺乏近期规划或者远景规划,没有建立相应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品牌的责任机制。企业品牌战略经营管理人才稀少。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强。我市企业产品知名度、质量满意度、市场诚信度还不高,放眼全国市场,叫得响的品牌还比较少。大部分企业倾向于单打独斗,品牌观念和重视程度不高,不愿过多投入,缺乏“十年磨一剑”的信心和决心。

三、提升质量品牌的对策及建议

实施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是一项开拓性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关键要加快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

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和促进企业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品牌、抓品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大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力度,加快无牌变有牌、有牌创名牌,推动更多产品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鼓励企业加强标准研发,完善区域公用品牌和优势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推广、使用、指导、规范,实现市场准入、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质量标准全覆盖。

二要加强协调指导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政策扶持,扎实推进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认真制定名牌培育规划,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好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列入规划的企业和行业开展创名牌工作,特别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创名牌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或者参与订制国内行业标准,提高企业产品的标准水平,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要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品牌创建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坚持把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湖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区域、用地、规模、路径和政策,推动各县市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领跑企业和拳头产品。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共同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创造更多新的自主品牌、强势品牌。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加强市校合作、机构合作,联合省内外科研单位,推动设立企业科研工作站,引进、培育专业科研人员,充实企业品牌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市市场监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