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发挥品牌优势 做大做强随州香菇产业——目前随州香菇种植面临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 发布时间:2019-08-31 10:38
  • 信息来源: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许景闻
  作为我市农业特色和支柱产业,随州香菇不仅获得了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更是被评为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字号。
  今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荆楚优品”工程,培育潜江龙虾、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国家级品牌要求,我市将于年底在随县举办“2019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此次随州香菇产业博览会的筹备和举办,必将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州香菇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和出口业绩曾长年位列全国前茅。随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了随州香菇独特的品质,形成了富有随州地域特色的种植环境、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香菇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近年来出现了随州香菇出口业绩下滑,种植面积萎缩的不利局面,随州香菇产业一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曾经的“随州大哥”被“外地小弟”赶超的局面,作为从业数十载的随州香菇业内人士,笔者深入思考,就当前我市香菇种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随州香菇种植量减少的种种原因
  近年来,随州香菇种植量出现下降。以2015年以前为例,我市春栽香菇在0.7亿袋以上,秋栽袋料香菇种植规模可达1.6亿袋以上,总的种植规模可维持在2.3亿袋以上。而到了2016年以后,我市主要的秋栽品种已呈逐年下降趋势,随州香菇全年的总种植量跌破了2亿袋。
  种植环境遭到破坏,是随州香菇种植量出现下降的一大原因。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市各乡镇普遍形成了菇农长期在自家房前屋后进行庭院式袋料香菇种植的现状,其中相当一部分菇农缺乏对菇棚进行标准化管理,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处理废弃的菌棒,有的随意堆放在露天场所,或干脆存放在出菇架上,任凭菌棒遭受雨淋后发霉,且不采取风干和消毒措施,导致出菇场地及周围废料垃圾遍地,有害菌不断滋生传染,逐渐侵蚀损害了健康的出菇环境。尤其是遇上秋栽高温天气,又逢杂菌和害虫繁殖的高峰期,导致原有的种菇场所出现产菇量下降甚或无法再长出香菇的现象。由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很多菇农便在来年放弃了香菇种植,致使随州香菇种植面积萎缩和减产。
  二是少数菌种生产厂家扰乱了菌种市场。菌种是香菇种植的根基,优良菌种的培育和推广往往决定着随州香菇产值的升幅。我市当前有合法资质的菌种生产都在严格按照菌种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管和要求,培育和生产优质随州香菇菌种,但也有少数没有合法资质的菌种生产单位暗地里进行香菇菌种的选育,往往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擅自进行菌种的分离,由于没经过品种特性观察检测以及种质出菇试验,导致种性优劣不明。然而为了获取利益,他们又私自在农户中推广,致使菇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出现使用劣质菌种导致减产的现象。还有个别菌种厂家为了推销菌种搞价格竞争,严重扰乱了菌种市场,致使菌种质量得不到保证,菇农无法辨别菌种的优劣,导致有的菇农选择了种性退化、抗性差、难以抵制病虫侵害的菌种,最后发生香菇烂袋的严重情形。菌种品种的质量问题,是随州香菇减产的原因之一。
  三是随州香菇种植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我市香菇种植从业人员年龄以50到70岁之间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家庭由于种植香菇发家致富,为了子女工作、子孙上学方便,大多在城区买了商品房,孩子们也相继在城区成家立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概有10%以上的种植农户进城安家,由于家里长辈深知香菇种植的艰辛和不易,有的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疼爱,不愿让子女也种植香菇,加上许多年轻人对起早贪黑的香菇种植职业不感兴趣或是畏难怕苦,以致于“菇二代”扎根菇棚的现象寥寥无几。客观地讲,从业者的减少,也导致了随州香菇种植量的减少。
  四是一些菇农技术操作不够规范,缺乏种植的耐心和信心。如随意提前和滞后种植时节,高温种植菌丝易衰退,滞后种植加大管理及投资成本;随意加大粉碎木屑的颗粒,使香菇菌丝分解木质素慢而营养跟不上;拌料不按干三遍湿三遍的要求操作,而是一遍即成,使培养基内营养失调;随意推迟装袋、进灶时间,造成培养料酸败,影响香菇菌丝正常生长;随意加长达温及灭菌时间,严重破坏培养基内的营养成分;养菌期由原来的三遍打孔增氧,减为一遍,有的甚至不打孔增氧,使木屑内的纤维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分解就进入出菇管理,使菌丝衰退;催菇管理过多地补水、菇棚过度密封而使菌丝窒息衰退;缺乏对优质菇管理的重视;缺乏对假麸皮、假石膏粉、劣质消毒品和添加剂等辅助材料的识别;使用无安全保障的农药及添加剂,使菌丝中毒受伤而衰竭,等等。
  一些菇农由于种植香菇时间较长,有小富即安的心理。原来一袋香菇棒产出四茬菇,他们仍有耐心、有信心管理,还能管理出个小五茬菇,现在一袋产二茬菇,只要达到12元以上,这些菇农就有知足感,而出第三、四茬菇时,天气逐渐升高,菇农就缺乏继续出菇管理的耐心和信心。再加上出现烂袋现象,有的菇农连年受灾,更加挫伤了他们种植积极性。
  二、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随州香菇产业
  如何才能扭转随州香菇种植量减少的不利局面,做大做强随州香菇产业,这是我们随州香菇从业者都在努力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随州香菇人努力奋斗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一是要加强我市香菇种植环境的治理工作。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随州香菇种植环境治理领导小组,专人专管,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以村组或地域关系,做到群防共治,对种植户加强培训和宣传,按照无公害随州香菇栽培技术规程的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对随州种植场所进行保护与治理,保持菇棚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同时加大对菇农的技术培训的力度,规范生产行为。对菇农错误的种植方式应及时纠正,通过闲时加强培训,种植时候现场指导,以各种方式办好培训班,让菇农不仅认识到随州香菇栽培技术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认识到菇场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二是加大菌种生产经营的整治力度。对菌种生产厂家要进行全面的摸底登记,严格按照《种子法》规范菌种生产经营,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引领与协调等作用,搞好行业自律。坚决依法打击不法菌种生产厂家,对少数技术不达标,设施设备简陋,缺乏经营道德的菌种生产厂家,也应给予相应的惩戒,责令限期整改,否则不许营业。对新申请办证的菌种生产厂家,须严加审批,严格控制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同时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确保随州香菇新品种的不断研发与稳定更新。建议以事业单位性质成立科研机构,负责全市随州香菇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同时,充分发挥好民办科研机构的作用,以及校企共建、专家院士工作站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随州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当前我市香菇种植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的趋势下,推进集中制棒、工厂化栽培、集约化种植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防止烂袋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在减少用工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因此,不断推进随州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是今后的主要方向,有关扶持政策要行之有效,对种植基地要时刻进行关注及跟踪服务,从科学种植的角度上规范基地生产行为,要让随州香菇标准化基地站稳走好,成为今后随州香菇种植业的主流。
  四是要扶持并重奖深加工企业,完善好香菇产业链。要不遗余力地寻求精深加工的项目落地生根,加大奖励精深加工企业的措施,提高香菇附加值,增强产业发展信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土专家、种菇能手进行鼓励,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带动作用。对新品种替代、新技术研发进行鼓励,进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鼓励创新,形成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随州香菇种植业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一时的种植量减少的局面也完全可以改善。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尽职履责,在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荆楚优品”工程、培育随州香菇等国家级品牌的要求下,在建设品质随州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共同努力,随州香菇产业的品牌优势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随州香菇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大更强。
  (作者系市食用菌协会会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