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监督
随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 发布日期:2023-10-2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 罗皓月

一走进曾都区何店镇桂华村,村委会大门两侧醒目地张贴着该村的“小微权力”清单和“小微权力”监督清单,村民茶余饭后不时来这驻足查看,村级权力和权力监督内容公开透明化,百姓心中更有数了。
    近年来,随州市纪委监委聚焦提升基层监督质效,通过搭建智慧监督平台、完善联动监督机制、拓展监督方式、提高监督能力等多举措,着力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推动监督向基层一线延伸。
    “智慧”监督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您反映的温泉村7组林地承包不公平,每年租金比天然林保护补贴还低,经查,确实存在权益失衡的情况。村‘两委’已与承包人协商,重新拟定承包合同。”近日,随县洪山镇纪委通过该镇基层监督“一点通”平台,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回复。
    今年初,清廉洪山基层监督“一点通”平台上线,群众只需动动手指,扫码登录,即可快速反映问题。该平台还将农村“三资”、小微权力、小型工程项目、乡村合作公司等群众关心的内容进行公开,实现了“三务”公开由“上墙”至“上网”的高质量转变,村民都成了“云上”监督员。
    随县纪委监委围绕群众最关心、问题最多发的村级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领域,主动探索将大数据管理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让监督不分时段、不分区域、不分领域,从源头上铲除基层腐败的土壤,切实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6月底,随县柳林镇院子河村在“鄂汇办”开通了全省首个“智慧村务”专区。群众登录“智慧村务”专区,可以查询党务村务公开、提出心愿和诉求,村干部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回复和解决。“村务不透明,‘三资’不清晰,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农村基层治理,突破口在于搞明白村上这笔账。”院子河村党支部书记包德山说,“作为‘逢四说事’的发源地,我们村在全省首开‘智慧村务’专区,将资金资产资源、惠民惠农补贴、涉农政策等信息全部搬上网,所有信息指尖一点均可查询,畅通了党群沟通渠道,规范了小微权力运行。”
    一头是村民“一键反映”,一头是村干部的“快速响应”和纪委监委的快查快办。依托“互联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无处遁形。今年以来,随县村民扫码参与村务监督6000人次,收集、解决群众诉求1335条,向乡镇纪委移交线索62件,经核实立案7起。
    精准监督 护航乡村合作公司规范运营
    6月29日,在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村纪检委员、合作公司监事赖艳玲与财务人员一起,仔细对乡村合作公司项目资料、资金使用、财务凭证等进行监督检查。
    乡村合作公司是广水市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探索。该市共注册村级合作公司211家,2022年营收1.39亿元、盈利26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300万元,8000余名农民增收致富。
    为推动乡村合作公司规范运营,广水市纪委监委按照“地域相近、力量互补、便于协助”原则,组建4个镇级联动监督协作区、68个村级协作片区,采取交叉联动模式,开展日常监督检查、问题线索处置、案件审查调查等工作,放大基层监督效能。
    2022年以来,联动监督协作区、村级协作片区共开展交叉检查137次,发现问题668个,查处涉乡村合作公司运营违纪村干部2人,以强有力基层监督护航乡村合作公司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广水市纪委监委围绕资金使用监督,制定《乡村合作公司财务监督组工作制度》《乡村合作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写《乡村合作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图》,明确乡村合作公司财务管理流程、重点监督事项,精准查找乡村合作公司运行中的廉洁风险点。
    配齐配强402个村(社区)纪检委员,推选非村委会成员的村纪检委员兼任本村合作公司监事长。村级纪检委员、合作公司监事等对照“流程图”对公司财务进行精准监督,保障集体资产不贬值、不流失,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公正。2022年以来,村纪检委员共参与工作公司“三重一大”事项监督1484次,开展谈心谈话1960次,纠正苗头性问题286个。
    “我们照单履责、照规办事、照图施工,基层监督更加精准有效。”赖艳玲介绍,今年狮子岗村合作公司计划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月光海”优质资源,发展“农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
    靠前监督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村纪检委员王秀娟常通过闲聊了解群众身边“不顺心”的事。
    今年2月,几户村民厕所改造的费用引起了她的注意。在今年厕所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小河沟村六组有16家住户房屋前后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实施建设,于是计划联建一个集中污水处理池。“单户改造只需要1300元,但这几户联建的费用却要25000元,多得不正常!”王秀娟找到分管农业的村干部一起到现场查看,发现工程材料存在部分虚报的问题,督促施工方重新核算工程金额,为群众挽回损失4200元。
    “探头”延伸到最基层,监督才有力。曾都区配齐配强159名村级纪检委员,对“三资”管理、“三务”公开、“小微权力”运行情况、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村(社区)重点工作开展贴身监督,发挥基层末梢“监督哨”作用。此外,该区还专门聘请300余名志愿者成立“清风”监督队伍,进一步织牢织密基层监督网。
    “守着五六千亩集体山场,一两百亩土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居然为零!”洛阳镇胡家河村纪检委员周存艳实在想不通。农村集体“三资”是“微腐败”的高发区,群众加强监管的呼声尤其强烈。由于历史原因,胡家河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较为混乱。村“两委”换届,村民们对新的村“两委”成员不信任,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阻力。了解情况后,周存艳立即报告村委会。该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广泛宣传动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渐厘清了资产权属,清收了合同欠款,并严格按程序发包,村集体累计增收60余万元。
    “纪检干部在身边,乡亲们就有了安全感。”监督的阳光驱散了村民们心头的疑虑,村民们气顺了、心齐了,集体经济收益也逐渐上升。“从源头上限制‘微腐败’,让‘三资’在阳光下流动,5年来,村里无一人上访。”周存艳很欣慰。
    去年来,曾都区各村(社区)纪检委员聚焦“小微权力”运行、农村“三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等领域,开展监督500余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0余个;全区深挖彻查吃拿卡要、跑冒滴漏、贪污侵占等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5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