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要闻
我市打造全省最大的茶药加工出口基地
  • 发布时间:2023-06-02 08:5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随县淮河镇亮子河虎杖种植基地


    全市茶园面积仅占全省2%左右,中药材更少有规模化种养殖,但随州的茶叶、中药材加工出口一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生态茶园产茶,更是观赏茶园风光、体验采茶制茶、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景区;发展种植,更发展精深加工,充分放大一杯茶、一株草的价值。
    持续壮大出口规模,全力推进“三产”融合。近日,记者走进我市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加工车间,探访打造全省最大茶药加工出口基地的随州路径——
    “买全国、卖全球”
    出口量全省“数一数二”

    “疫情过后,我们走出国门恢复顺畅。今年以来通过参加业内国际展销会,公司最新拓展了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市场,出口形势比较好。”5月24日,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建军介绍。
    中兴食品是省级龙头茶企,建有10万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年产能2万吨,其中九成茶叶原料从全国各地购进。多年来,该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际展销会,在境外设立营销分支机构、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现已成功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公司加强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符合当地人群饮茶口味的新品60余种,“大洪山”品牌系列茶畅销海内外,常年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
    中兴食品买全国、卖全球,被业内誉为“大洪山现象”。
    当日,在位于随县高城镇的随县鸿发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晒场上晒满了从恩施收购来的桑白皮。“公司常年出口中药材4000多万美元,多达100多个品种,九成以上原料都是从全国各地收购。”负责人宋发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形成了自己的原料收购网络,产品主要出口韩国、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
    从国内主产区购进原料加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扬帆出海”,随州茶药出口持续领先。
    统计数据显示,随州茶园面积仅占全省茶园面积2.1%,但2013年至2018年,我市茶叶出口量居全省第一,最高峰时出口量在全省比重达到54.5%,2019年以后居全省第二。全市共有中兴食品、神农茶业、淮源茶业等8家拥有出口资质的茶企,出口产品以绿茶为主,主要销往西非、中东、欧洲等地。
    “从全省来说,我市野生中药材种类和数量都不占优势,更少有规模化、固定品种的中药材人工种养殖基地。”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有关人员介绍,“但我市中草药出口量居全省第一,去年出口5500万美元,最高峰时出口规模占全省七成。”
    以特取胜
    道地中药材撬开市场

    企业敢闯善干,政府政策助力。4月,《随州市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制定,茶药产业参照执行,对产品出口、境外市场开拓等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
    出口之初,何以撬开境外市场?鸿发公司的发展路径可见一斑。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是常用的动物类中药材。据《随州志》记载,随州产蜈蚣体长肥硕,头呈橙红,称“金头蜈蚣”。“金头蜈蚣是随州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药用价值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宋发亮介绍。
    据介绍,自2009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鸿发公司专项出口随州金头蜈蚣。因药材品质极佳,下游的韩国客商循着销售链条,与鸿发公司取得了直接联系。凭着道地中药材,鸿发公司逐渐打开国际市场。2012年开始,该公司依托成熟的销售网络,逐步丰富出口中药材品种,扩大市场份额。
    “每年4至6月收蜈蚣,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收了800多万元的蜈蚣了。今年蜈蚣的价格也涨了,市场供不应求。”宋发亮说。去年,随州金头蜈蚣出口约1亿条。
    在位于广水市武胜关镇的杨林沟茶场,引进新茶树品种加工生产的白茶、黄茶是湖北高品质特色名优茶,奶白茶市场售价高达每斤6000元。“白茶、黄茶供不应求,但茶园管护要更精细。”茶场负责人陈雷介绍。精品特色名优茶,持续提升随州茶业品牌整体知名度。
    目前,全市共有重点中药材150余种,规模栽培的有艾草、虎杖、夏枯球、银杏叶、金银花、芍药等10余个品种;专门从事中药材营销的企业有20余家。
    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的金银花、新街镇的艾草、淮河的虎杖,广水市李店镇雷楼村的水蛭养殖……稳定的种养殖,技术更成熟,打造随州特色优质中药材,内销外贸市场稳步拓展。
    “除了金银花,我们村还种有300多亩芍药,今年8月份将开挖。这段时间就有不少中药材销售企业陆续联系我们,都是收购后准备出口的。”柏树湾村种养殖合作社的刘洪伶介绍。
    三产融合
    延伸茶药产业价值链

    走进茶园采茶,体验手工制茶,学着识茶冲泡,听讲解员讲解茶树生长、以茶代礼……每年春茶采摘时节,一批批省内外中小学生走进随州神农茶业有限公司的云峰山万亩茶园,观光研学。
    云峰山万亩茶园不仅是优质茶产地,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以来,神农茶业先后投入近亿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依托茶园风光和深厚茶文化,走农旅融合的路子,目前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去年底,该企业正式获准并启动创建“国家有机茶三产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探索纵深推进茶园三产融合发展。
    车云山一山跨鄂豫两省,车云山毛尖与信阳毛尖同宗同源,属全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享有盛誉。今年3月,随县草店镇整合资金成立随州岚韵茶叶有限公司,集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于一体,全力打造茶园休闲观光旅游,推进车云山茶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尚市镇的牡丹、吴店镇的海棠……这些连片种植的中草药每当花开时,当地都密集宣传引客观光。
    在鸿发公司,去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的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发展势头大好。在广水市蔡河镇,500余农户种植艾草6000多亩。该镇在观音堂等村建起艾叶加工车间,制作艾条、艾绒、艾枕等,效益可观。在随县新街镇,从事艾叶加工的湖北永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加工干艾叶过万吨。“下一步计划上精深加工生产线,生产艾叶肥皂、牙膏、沐浴露等日护产品,延长产业链。”公司负责人赵鹏说。
    从田间种,到车间加工,逐步提升茶药精深加工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再延伸至发展旅游,延长产业链,放大一棵茶树、一朵中草药花的价值。近年来,我市茶药产业三产融合成效显著,成为产业增效新亮点。
    “我市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出口产品类型,探索‘茶+N’、‘中草药+N’多元化融合发展,实现茶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苹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