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市发改委:夯实项目支撑,打造特色增长极
  • 发布时间:2021-01-15 10:50
  • 信息来源: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1月11日

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邀请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

解读我市“十四五”发展的

亮点目标、工作思路、落实举措

回应民声


一起来看看

市发改委如何

夯实项目支撑,打造特色增长极


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良才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随州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的关键五年。我来介绍 “十四五”规划中随州发展的亮点目标以及工作重点。


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激发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科技转化成果100项以上,到2025年,力争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40%以上。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

发挥泰晶科技、齐星集团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在专用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瞄准高端需求和“卡脖子”技术,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不断实现技术突破,走在行业前列。



二、加强人才队伍创新

一方面做好“外面引进”,瞄准全国人才市场,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平台与相关领域专家对接,深化市校合作、产学研合作。


另一方面抓好“本土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筛选、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企业最迫切、最核心的人才需求为指引,建立务实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奖励机制,培养各领域、各行业的“随州工匠”。



三、优化营商环境创新

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服务温度,把握规范尺度,积极落实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提升金融领域科技服务水平,激发创新动力。提升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孵化服务功能。


坚持以特取胜,构建多梯队产业体系


放大特色优势,激活后劲潜能。坚持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四轮驱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突破发展、高成长性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一、提升壮大传统产业

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以专汽轻量化、安全化、高端化、自主化为方向,实现裂变式发展,到2025年,专业产业规模企业达到200家,整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专汽年产量超过25万辆,确立在全国专汽行业的“盟主”地位。


深入实施农产品“六个一”培育工程,推动农产品由粗加工向高级加工转变,巩固对外出口的良好势头。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250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值达到1000亿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


依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随州特色文化资源和我市大洪山、银杏谷等优质的旅游资源,与康养、医疗、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将随州打造成充满神韵的文旅名城,力争年接待游客达到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0亿元。


加快推进风机产业园建设,引导支持风机企业合并重组、创新改革、集聚发展,瞄准、深耕中部区域地铁装备需求,做大做强风机产业。



二、培育壮大多增长点

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冶金铸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优化提升商贸物流、生态康养、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大力发展数字产业

紧跟当今社会数字化趋势,推进数字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推动我市产业发展与互联网推广高效融合,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商企业超过1000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480亿元。


打造开放高地,承接发展新布局



一、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依托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中国(随州)应急产业发展论坛、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搭建随州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并支持我市企业参与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提高随州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湖北自贸区建设,加快企业走出去,力争到2025年,新增10家以上境外投资企业,培育1家外派劳务资质企业,外派劳务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 



二、承接新发展布局

深度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推动与汉襄一体化发展,借力武汉、襄阳雄厚的科教、产业基础,取长补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探索“研发在汉襄,生产在随州”的发展模式。


强化与荆门、荆州、信阳、南阳等我市毗邻城市的协同发展,在战略统筹、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口岸通关等方面建立高效务实合作机制,努力建设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枢纽。



三、打造内部发展矩阵

县域强则随州强。支持各县市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现县域经济强势崛起。


随县争取进入百强储备县,大力发展农民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石材、文化旅游等产业;


广水市向百强县冲刺,培育壮大风机制造、智能装备、地铁装备、新型建材、钢铁冶金、生态旅游等产业;


曾都区对标百强县,重点发展壮大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纺织服饰、印刷等产业,经济发展质效争取走在全省前列;


高新区发展壮大专汽及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大洪山风景区发展全域旅游,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支持各街镇找准特色,培育形成适合本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的“玲珑小市”或镇域“小老虎”,形成众星捧拱月之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