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建管结合提品质绘就随州新画卷 ——随州市住建局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侧记
  • 发布时间:2021-09-27 09:1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阅读提示】
  2021年6月10日,在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钱远坤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创卫’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要把‘创卫’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群众反映突出的具体问题着手,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好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对城市品牌的宣传推介,汇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钱远坤的讲话精神,全面反映我市“创卫”成员单位扎实开展“创卫”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随州日报发挥主流媒体功能,隆重推出:聚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在行动”创建成员单位专题宣传活动。今日刊发的是随州市住建局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侧记,敬请读者关注。
  
  日前,市住建局按照《随州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将随州市本级4至6月份扬尘防治综合检查情况在主流媒体上进行了通报,对排名靠前的项目和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对排名靠后的项目和企业予以通报批评,考核成果将与评先评优、“黑名单”挂钩。这是市住建局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长效化、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一个缩影。
  卫生城市创建不仅关系广大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也彰显着城市的文明形象。市住建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理念,以神韵随州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立足职能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从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旧小区改造、建筑扬尘治理、城市防洪排水、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抓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新成绩。
  科学改造提升居住品质
  基础设施老化,雨天污水横流……这是过去随州城区老旧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低,水电气等专营管网设施设备不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各类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居住舒适度,也影响了城市卫生环境面貌。
  从2019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持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今年,全市在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还同步启动了老城区范围内与老旧小区内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等为重点的“九大片区”综合改造项目,以实现老旧小区内、外改造的同步提升和有效对接,有效提升老城区面貌。
  在曾都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白云湖社区白云湖小区看到,改造过程中拆除了乱搭乱建,清除了乱堆乱放的杂物,重新埋设了雨污水管网,规划建设了机动车车位,种植了桂花等绿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点赞。
  西城街道办事处冷家东巷属于“九大片区”改造中的片区二的范围内容,也是第一批启动改造的片区。该道路起于沿河大道,止于烈山大道,长约664米,道路等级为小区道路,设计断面为两车道形式,包括雨污水管网排水工程改造、电力通信管线迁改、路面修复刷黑、绿化亮化等。现场看到,该项目改造已近尾声。改造后的路面重新埋设雨污水管网,并对路面进行翻新,中心城区这条“背街小巷”敞亮起来。
  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市强化部门联动,市住建局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党建引领促进小区治理,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水平,实现老旧小区“硬设施”和“软服务”双改造,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供水是城市生命线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市住建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市民用上优质水、放心水。该局督促供水企业强化岗位责任管理,加强对原水管线、电力专线、供水管网的巡查频率,发现隐患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强化水质检测力度。针对夏季水体易滋生微生物和暴雨过后原水浊度骤增等问题,督促公司加强水质在线检测。定期在主流媒体上发布水质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了城市应急处突保障安全供水大检查。针对取水口、供水水厂、输水管网、加压泵站、物业小区二次供水设备、应急抢修等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全程监管和应急抢修,确保供水保障绝对安全。该局会同相关单位抽调12名干部,组成3个专班,下沉到封江水厂、先觉庙水厂、城区加压泵站和维修队,全面掌握一线情况,协助督导工作,确保各类问题发生时能及时处置。
  针对先觉庙水库供水管网老化严重的实际,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加速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州市先觉庙分水口配置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与现有先觉庙水库输水管线形成复线,可从根本上解决随州城区饮水安全问题。
  系统谋划消除城市“黑臭”
  迎风飘舞的柳枝、欢快游动的鱼儿,在随城东护城河聚玉街桥头看到,治理后的东护城河河道通畅,两岸垂柳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淤积严重,恶臭难闻,苍蝇蚊子多到撞脸,这是过去人们对随州城市内河的直观感受。确保城市内河河道畅通,切实增强防洪功能,近年来,我市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先后对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张家板桥渠、柳树淌渠、朱家冲渠、南郊1-5号渠等10余条内河渠道进行了整治,有效改善了城市内河环境,确保了城区泄洪通道畅通。
  项目建设也倾注了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其中,西护城河改造分三段对沿线长1900余米的挡土墙进行了改造,统一改成生态砖墙;新建景观路灯120盏,对全线两岸栏杆和16座大小过河桥梁桥栏杆进行维修、加固,为市民休闲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实施中,还见缝插针植绿,建设了水塔小游园等一批亲水平台和小游园,为周边居民休闲提供了新的去处。改造,让城市内河更加通畅、洁净、卫生。
  市住建局负责人说,我市创新内河治理理念,在整修河道的同时,重点突出自然、人文、绿色、休闲等景观功能,充分采取岸带修复、植被修复、水体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卫生。
  城市内涝是影响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市坚持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和易涝点治理,消除“城市看海”。
  随州城东文峰大道与文帝大道交叉口西南角曾是一处易涝点。市排水处将该易涝点治理列入今年实施项目,通过增加排水管,提升路面排水能力。青年西路曾都一中段地势低洼,由于周边排水设施衔接不畅,去年强降雨时路面积水严重。该易涝点治理结合周边道路建设,完善畅通排水设施,解决排水不畅问题。今年汛期,该两处易涝点实现“雨停水消”,没有因积水影响居民出行、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坚持建管结合,强化排水设施日常管护。市排水处成立专班,对管辖范围内的城市主干道的285公里排水管道、1万3千余座雨水井、出水口进行清挖疏通,维修更换破损检查井、水箅子等近百余座排水设施,清理城区内河河床、溢流口等区域的垃圾,确保各种排水设施畅通。推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定岗定责、专人专线、严格执行巡逻检查日报制、定岗包干责任制和排水设施抢修限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提高排水设施管护标准,做到不留时间空档、不留管理死角,不留任何安全隐患。今年上半年,维修更换检查井122处、箅子240处,保证了城区排水设施完好率。确保不因排水问题,影响城市环境面貌。
  持续发力治理工地扬尘
  工地四周采用统一风格的仿真草坪围挡,入场道路全部硬化,扬尘噪音指标实时监测,达临界值系统自动发出报警,提醒监管部门和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布设在工地围挡、建筑主体脚手架上的喷淋装置定时开启降尘。这是在随州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项目现场看到的一幕。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是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市住建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随州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考核办法》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深化施工扬尘整治工作,有效应对扬尘污染,促进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开展专项巡查。坚持“防和治”结合总体思路,以查促改、以改促质,严格实施扬尘防治周检查、月评比、季通报工作机制,施工扬尘检查采取现场监督人员按每月不少4次进行检查评分,住建部门或其监督机构每月随机抽查评分1次,月评分权重分别按70%和30%计算。考核结果每季度在主流媒体上进行刊登,成果将与评先评优、“黑名单”挂钩。
  强化全过程监管。对新开工项目,凡未落实封闭围挡、道路未硬化、未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围挡、道路喷淋装置的,一律不予开工申请,强化事前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扬尘“六化”设施运行不畅、拆除损毁未及时修复的,采取局部停工整改或即查即改等措施,加强防范,落实事中管控;对施工现场因扬尘污染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进行处置,强化事后监管。
  严格责任追究。对施工扬尘防治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坚决实施下发整改、责令停工、立案查处、记入“黑名单”“四个一律”处置措施。同时建立扬尘突出问题快查快处机制,起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执法效果,达到处理一批、教育一片、震慑一域警示实效。将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置于社会、群众、媒体监督之下,倒逼管理部门、施工企业切实履行扬尘防治责任,使扬尘治理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施工扬尘在线监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全市在建工地实行扬尘在线视频监控,应用“智慧工地”推行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多维度无盲区全方位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典型做法。充分利用现场观摩会,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扬尘防治达标工地的典型做法,使全市施工企业“学有榜样、比有标杆”。通过直观感受建筑工地扬尘防治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文明施工和空气污染防治意识。
  扎实有效防制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该局始终将病媒生物防制作为随州市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管行业也要管对口领域病媒生物防治和爱卫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扎实开展、有效落实。
  落实药械投放。制定消杀制度,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持续推进的日常工作。明确专人负责除“四害”药械的保管和投放,要求每月定期对灭鼠毒饵站进行检查不少于4次,根据药品消耗情况及时进行补充投放,在夏秋、雨季等重要节点加大除“四害”药品投放强度,每年对器械安装进行检查统计,发现有丢失、损毁的及时购买安装。
  落实行业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排水管网、公租房、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行业重点领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安排部署,并向各物业公司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已督促城区15个在建工地全部购买除“四害”药械。公租房、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由局属二级单位直接负责购买和投放药品,每年投入经费3-4万元,并定期对公租房小区垃圾收集站、公厕、楼道、花坛,排水设施等蚊蝇孳生地实施药物消杀,并安装防蝇、防鼠设施,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宣传,积极通过qq群、微信群向全市一百余家物业服务企业下发了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通知,并发送了宣传标语,要求各小区在LED屏、宣传栏上设置标语进行公益宣传,并借助物业服务市场专项整治的契机,对各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情况督办指导。
  落实整改督办。第一时间将市爱卫办近期对全市重点领域病媒生物防制情况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要求各单位、各行业监管科室结合反馈的问题对办公地、食堂、行业重点区域进一步落实整改,除药品投放及时、器械安装规范外,还要对孔洞进行封堵,对门帘纱窗进行完善,对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大整改,确保责任区域内无散落垃圾、无阳性积水、无杂物堆放、无明沟污水,垃圾箱无沉积、外溢等现象。
  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干部职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宣传教育,督促各小区悬挂或播放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文化墙、户外宣传牌等,向市民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对单位和行业重点领域的督促督办,对前期爱卫办反馈问题及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存在的问题真抓真改,改彻底、改到位。
  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部署,紧盯创建目标、创建任务,立足职能职责,系统谋划推进,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