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新闻发布会召开
  • 发布时间:2025-05-09 10:20
  •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府网站编辑部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以下为发布会视频:

5月8日,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推动随州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工作部署。经过前期我市文旅和交通部门的深入调研并报市委市政府同意,确立了随州市旅游“一号公路”线路。该线路起点为汉十高铁随州南站,途经淅河镇、马坪镇、长岭镇、府河镇、洛阳镇、柳林镇、均川镇、安居镇、南郊街道,串联G348、G316、G240、S327等国省道干线,形成全长156公里的环线。

以下为宣传片视频:

发布会上,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随州文体旅集团有关负责同志先后介绍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打造情况。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随州旅游“一号公路”项目情况介绍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魏曙光

一、随州一号旅游公路基本概况‌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推动随州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工作部署。经过前期我市文旅和交通部门的深入调研并报市委市政府同意,确立了随州市一号旅游公路线路。该线路起点为汉十高铁随州南站,途经淅河镇、马坪镇、长岭镇、府河镇、洛阳镇、柳林镇、均川镇、安居镇、南郊办事处,串联G348、G316、G240、S327等国省道干线,形成全长156公里的环线。线路沿途串联了随州银杏谷休闲度假区、月光海休闲度假区和山月随人、大乐之也、裸心隐乡、斜阳耒筑等高端民宿,还有九口堰、府河镇仙城山、马坪镇狮子岗等正在打造建设的多业态旅游产品,以及杜家冲、胡家河等16个美丽乡村,沿途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优美。通过依托沿线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农文旅深度融合,构建“路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网络,让游客“在路上”沉浸式感受“神韵随州”的独特魅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州旅游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但是各地的旅游产品没有形成有效的串联聚合效应,没有打造出有较有市场知名度的区域品牌,也没有能对农业产业、商贸消费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设想,核心理念是通过一条串联三个县市区的示范性旅游线路,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分散资源,将这条线路沿线的“点状旅游资源”一线串珠为“精品旅游线路”,进而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网状集群”,最终实现从“独美”到“众美”的区域文旅产业升级,带动沿线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随州千年银杏谷这个旅游品牌已经形成的强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辐射带动沿线的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让广大游客感受到随州不只有银杏谷,更有“随遇而安,自在小院”民宿集群、美丽的田园风光、丰饶的物产和独特的美食美味。

二、这条路要如何打造

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各自部门职能在市级层面做好统筹协调,指导、支持各县市区政府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凝聚沿线文旅企业、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打造。近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和路面提档升级。依托“清洁家园”行动,持续开展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保持公路干净整洁,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杂物,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与广告牌,严格落实公路清扫保洁制度,实现路域环境达到“八个无”。对部分刚性路面进行提档升级,刷黑改造,柔性化处理,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完善沿途道路服务配套设施。合理规划设置公路停车区、服务区、加油站,配套设置新能源充电桩,方便游客停车休憩打卡;在重点路段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实施美化工程,融入银杏等文化元素进行造型设计;沿线规划建设“随遇而安游客驿站”,为游客提供休息、补给、咨询等服务,增强旅游线路的辨识度和整体性。打造全线路的漫游、慢赏体系。

(三)构建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布局。我们支持、指导公路沿线三个县市区依托各自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布局。随县将以“神农家园,田园牧歌”为主题,将明玉珍故里、山月随人、十里板栗画廊、东润紫海田园、随州青茄采摘园区、随州泡泡青核心种植区等特色景点一线串珠,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广水市将以“吃在马坪住在长岭”为主题,打造串联广水詹王美食文化、码头历史记忆与生态度假沉浸式旅游廊道;曾都区将以银杏谷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金色银杏、红色文化、古色村落、绿色生态为支撑,围绕丰富业态、提升环境、赋能品牌、沉浸体验,打造华中休闲度假知名目的地。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色文化景观,按照“一镇一景”建设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景观小品和旅游打卡装置,让游客在路上感受随州秀美山水和各地人文风情。

(四)持续推动沿线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引导新业态旅游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沿一号旅游公路布局建设,推动各方面资源要素沿一号旅游公路聚集。全力推动沿线的“旅游+”“+旅游”融合发展。以路为媒,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将这条路打造成为随州最美的景观道路;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将沿途美丽乡村和各类乡村风貌、田园景观打造成为独特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和农业实现互相赋能;推动“商业+旅游”,将这条路打造成为展示展销随州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一条路。

答记者问

一、旅游追求“快进慢游”,这就需要便利的交通。请问,我市将如何提高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道路条件、路域环境,保证游客出游的交通基础?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郭东

答:随州旅游一号公路自启动以来,已成为串联城乡、激活文旅的“黄金纽带”。它全长156公里,链接了随州东、随州南、何店、洛阳、均川、安居、柳林7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随州南站、安居站2个高铁站。今天,我从交通视角分享三个关键词——‌“畅行无忧”“沉浸体验”“联动共赢”‌,向大家汇报我们如何让这条公路从“交通线”打造升级为“幸福体验线”。

一、一路如弦串山水,快进慢游皆从容。我们紧扣“三提”核心,致力于实现“路景相通、景景相连”,精心构建涵盖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的三级路网体系,精心织就“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确保游客既能便捷到达,又能畅游无阻。一是主干道提档‌:争取省大中修补助资金1838万元,将S264安居至均川段13公里水泥路和G240雁子河桥段2公里水泥路进行“白改黑”路面提档升级,有效降低胎噪,提高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美化路容路貌,增设观景停车带,实现“车行画中、随停随拍”;二是支线路提颜‌:新改建徐家河环库公路32公里,形成景观廊道,串联洪桥驿站、九里驿站等节点,形成“毛细血管式”游览环线;三是微循环提质‌:我们整治了沿线28公里的村道,成功打通了通往景区的“最后一公里”,使得古渡口、老码头、田园综合体等景点“触手可及”。如今,游客们可以轻松地踏上这些充满历史韵味和田园气息的地方,感受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风情,真正实现了“路在景中延,车在画中行,随州处处是风景”的美丽画卷,等待着游客们去细细品味。

二、一路风景一路歌,安全舒适伴您行。我们聚焦三个“零距离”,‌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旅行环境,让旅途“更安心、更惬意”。一是安全“零隐患”‌:开展汛期隐患“清零行动”,修复护栏12处、更新标牌56块,24小时巡查边坡、桥梁,确保旅途安全无忧;二是环境“零死角”‌:联合整治违规广告牌、占道摊点,打造‘三无’(无垃圾、无扬尘、无违建)洁净长廊;三是服务“零温差”‌:新建 1 处服务区、 3处主题驿站、5处观景平台,提供充电、休憩、导览等一站式服务,使公路不仅颜值在线,更添温馨温度。我们将始终秉持“安全是底线,舒心是标准,风景是馈赠”的理念,加快旅游一号公路的建设发展。

‌三、一路带动一片景,一路造福一方人。‌我们以路为媒,推动“三链融合”,‌激活“交通+”效应,让沿线“活起来、富起来”。一是链接文旅资源:依托詹王美食街、安居九街十八巷、马坪古渡口修复等项目,打造“吃在安居、马坪,住在洛阳、长岭”的沉浸式体验带,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二是链动产业升级‌:结合全域国土整治,整合农田、民宿、油茶基地,推出“自驾采摘”“田园研学”等新业态,实现“修一条路、兴百业惠万民”;三是链带乡村振兴‌: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培育“公路经济示范村”,让沿线百姓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旅游饭”。“路通百业兴,人和万家乐”,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真正成为带动沿线发展的致富之路。

朋友们,随州旅游一号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随州的开放窗口与富民桥梁。未来,我们将持续秉持以‌“匠心养路、真心护路、诚心兴路”‌的姿态,不断优化提升公路的品质和服务,让这条公路成为展现随州独特神韵的“流动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随州、了解随州、爱上随州!

二、我们了解到,随州旅游“一号公路”串联了全市很多的美丽乡村、农产品采摘基地等,这对乡村振兴来说是重大机遇。请问在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陈训刚

答:市农业农村局将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和产业链的深度拓展,从而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多方共赢的协同发展效应。联合相关部门着力将随州旅游号公路”沿线的田园美景、乡村产业、民俗文化等丰富的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一条集观光游览、休闲康养、文化沉浸、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风光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创建农文旅融合的“随州样板”。

一、优化种植布局,推进种满种足。按照“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的标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遵循“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合理安排粮、油、果、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布局,指导农户抢抓农时,应种尽种、能种尽种、种满种足,在“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沿线耕耘美好“丰”景。

二、开展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宣传倡导“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美环境”,聚焦垃圾清运、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任务”,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清洁舒适、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三、打造“诗意”田园,描绘四季画卷。结合“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规划种植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性的作物,如油菜、向日葵、银杏、特色果蔬等。引导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四季更替生态景观,打造原汁原味、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四、发展特色产业,奏响富民“强音”。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培育“两香一油”“随州泡泡青”“广水胭脂红鲜桃”“三白蔬菜”等地方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策划建设香稻小镇、共享田园、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持续完善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收购+托管”等联农带农模式。在“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关键节点建造农产品品鉴、销售中心,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站点建设,发展电商直播带货,助推农特产品销售;举办农耕研学游、乡村健康跑等赛事活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记忆点,吸引游客打卡消费。

总之,我们要以“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三、旅行途中吃美食、购特色旅游商品,是旅游人所热衷的。请问我市将如何做好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沿线吃、住、购等要素保障?

市商务局副局长 钱涛

答:市商务局联合文旅、交通、农业农村、国投等成员单位,做好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工作。以156公里“心形公路”为纽带,串联沿线14个核心景区、7大高速枢纽及多个特色村镇,实施“美食引流、住宿提质、服务升级、商旅融合”四大工程;推动交通线向消费带转型,为游客打造“快进慢游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寻味随州”美食矩阵。开展“三评”“四名”“五进”美食文化节活动,寻找随州好味道、传播随州好声音!“三评”:就是在市本级、县市区和镇(街道办事处)三个层面开展美食品牌遴选,评选出各地最正宗、最好吃、食材好的宴席、菜品、风味小吃。围绕随州旅游1号公路打造特色美食IP,把公路补给区变成美食文化打卡地。“四名”:通过网络投票和游客体验评选发布本地的名菜、名小吃、名店、名优食材。“五进”:就是让随州的“一桌好菜”美食品牌沿着1号旅游公路沿线进星级宾馆、进特色商业街区、进旅游景区、进民宿饭店、进促消费活动现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美食导航!

二是提升“自在随州”住宿品质。鼓励随州旅游“1号公路”沿线的酒店和民宿进行多元化升级改造。联合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特色民宿、重点餐饮、大型商超集中推出“购物+住宿”“餐饮+住宿”“景区+住宿”等套餐优惠活动,让随州从“过境地”到“目的地”。

三是拓展“商旅融合”产业链延伸。我们将在沿途乡镇节点布局“随州优品”展销中心,集中展销香菇、香稻、油茶、葛粉、麻花等农副特产和文创产品;畅通“扫码下单、直邮到家”服务,让游客轻松带走“随州记忆”。

四是开展服务标准化与品牌认证。我们将配合文旅、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住建、生态环保、消防等部门从卫生安全、生态环保、优质服务等维度对沿线酒店、民宿开展等级评定,达标单位可获官方认证标识及线上流量扶持。同时,我们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住宿餐饮服务人才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烹饪技能、服务礼仪、应急安全等方面进行应知应会培训考核,让游客感受到来随州,吃的放心、住的安心、行的顺心、游的舒心、娱的开心、购的称心、说的暖心!

打造随州旅游1号公路“心形经济带”, 赋能舌尖乡居新体验。随州旅游“1号公路”不仅是风景线,更是致富线。我们将通过‘以路串景、以食留客、以宿富民’,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经常来,真正让1号公路沿线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和‘文化饭’。”

四、打造随州一号旅游公路,是全市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抢抓机遇,我市将如何从旅游产品打造、旅游营销宣传等方面着力,推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魏曙光

答:市文旅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动:

一是全力推动银杏谷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银杏谷旅游度假区是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全线旅游资源最富集、旅游基础最好的区域,承担着全线引领性发展的重任。当前曾都区政府正积极推进银杏谷旅游度假区的景区提升、民宿提标、业态提质推,千年银杏谷景区将在今年下半年全新开园,大乐之野民宿稳定运营、裸心隐乡度假村高端客房、斜阳耒筑轻奢度假酒店相继开业,自然与、大热荒野、既见行旅等项目全面铺开,正在高标准建设国际泵道和山地车公园、自然探索乐园,打造落日山谷、长江公益之家等一批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我们将加强行业指导,推动度假区按照标准完善各项软硬件服务设施,力争年内打造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沿线最有影响力的乡村会客厅和游客聚集地。

二是全力推动沿线乡村旅游的发展。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沿线大部分路段田园风光优美,农业产业基础较好,也是一号旅游公路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我们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会同农业农村局一道推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条独具特色、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推动沿线柳林镇金桥村、洛阳镇胡家河村、九口堰村、马坪镇狮子岗村等重点村打造成为沿线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拓展建设花谷、菌谷、果谷、养生谷、艺术谷等体验性乡村旅游景点,围绕沿路山、湖、村开发多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山地运动线路,以运动带动随州户外露营装备全链发展。

三是加强随州一号旅游公路的对外宣传推广。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建设,做好对外的宣传推广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个品牌推向全省乃至全国,通过这条路提升随州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各地游客心向往之。近期我们首发了随州旅游一号公路主题宣传视频,以镜头语言立体呈现沿线人文和自然风光;编制了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手绘地图,标注景点、民宿、美丽乡村及服务设施,形成可视化行程指引;设计了随州旅游一号公路专属LOGO,构建视觉识别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主题活动引流”与“业态融合体验”两大核心,持续深化传播矩阵:一是以主题活动激活社交传播。我们正在策划“随我寻根·恋上随州”中外寻根体验季活动,组织媒体记者、旅行商、网络达人沿着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开展文化探访、自驾漫游体验;适时推出举办随州旅游一号公路摄影、短视频大赛,鼓励游客通过抖音、小红书分享见闻,形成“体验—创作—分享”传播闭环,让游客成为旅途“活广告”。二是以业态联动重构体验场景。创新“民宿即目的地”模式,在高端民宿融入乡村市集、露天电影、篝火晚会等沉浸式项目,打造“可停留、可参与、可带走”的微度假场景。开发“公路美食地图”,串联马坪拐子饭、安居豆皮等特色美食,打造“公路餐桌”概念,让游客“为美食驻足,因体验忘返”。

五、据了解,随州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将建设一些旅游驿站。旅游驿站主要起什么作用?目前沿线旅游驿站规划建设推进情况如何?

随州文体旅集团副总经理 罗建华

答:随州旅游“一号公路”驿站选址规划和建设情况旅游驿站作为一站式休闲补给站,集游客集散、休憩、购物与充电多功能于一体,既能满足游客的休息补给需求,又能提升旅游公路服务品质、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是随州旅游“一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国投集团负责统一设计建设一号公路驿站,统一风格宣传,统一标准服务。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统筹谋划一号公路全线旅游驿站的选址布局。在旅游驿站的选址规划中,遵循“科学合理、服务游客、突出特色、联动发展”的原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合理均衡分布。综合考虑沿线乡镇的交通衔接、功能配套、周边农商旅实际情况,确定驿站选址规划。二是依托现有资源。优先规划选址已有一定配套设施的地点,在改造提升中注重与周边自然景观、文旅资源的结合,增强驿站吸引力。三是联动全域旅游。注重与周边景区、乡村旅游点、特色小镇的联动,形成“驿站+景区+乡村”的旅游线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通过驿站串联沿线旅游资源,打造“快进慢游”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消费。

目前,一号旅游公路驿站选址规划分为两期进行。一期规划为柳林经洛阳至府河,驿站拟选址柳林金桥二组(G240、S327和S333三条国省干线的交汇处)、洛阳镇・落日山谷和府河镇仙城山仙城书院。二期规划为柳林经均川、安居至城区,府河经长岭、马坪、淅河至城区,目前初步规划选址两处,即安居张家井湾和南外环公路服务区,其余还在规划当中。

二、建设功能完备独具特色的随州旅游驿站。我们在驿站建设过程中,结合道路沿线的地形特点、产业布局等因素,同时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力争打造一批独具随州特色的旅游驿站。一是完善基础服务功能。每个驿站都配备卫生间、休息区、停车位、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部分驿站还设有咖啡茶饮区,文创及农副产品售卖区。二是突出特色服务,如柳林镇・金桥站设置了金桥特色山野物产(板栗等坚果)展示区,还有沿一号旅游公路的文旅项目动静态详细介绍,让游客能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物产和旅游项目。三是注重空间设计美学。驿站内部突破传统的展陈装修,将展示区、功能区、休闲区进行空间美学融合设计,提升游客放松感。在柳林金桥驿站利用现有的水塔,进行二次装饰,使其成为有记忆点的地标建筑,保留时代印记,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目前,旅游“一号公路”一期规划选址的驿站正在紧张建设当中,其中柳林金桥驿站已确定建设范围和思路,正在结合运营进行深化设计,计划5月动工建设,6月建成投入运营;落日山谷站(已投入使用)和仙城山站,正在进行驿站导视标牌的设计制作。二期的规划选址正在会同各县市区进行筛选,计划分两至三年建设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