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召开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专题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3-04-27 09:4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纲要、强省建设意见和“十四五”规划,以加强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自主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为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4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在随州广播电视台二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科学技术局、随州海关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发布、随州论坛、随州市政府网)、随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内容摘要如下:

我市去年专利授权1939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  张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高位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落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稳步提升。全年专利授权数量由2018年777件增加到2022年1939件,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89件,同比增长161.7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2022年商标注册量同比增速4.49%,有效商标注册总量同比增速19.68%,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知识产权转化效益凸显。成立湖北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犇星化工与武汉科技大学达成14件专利许可签约总金额达1.5亿元,泰晶科技从武汉轻工大学一次性转让8件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3年来,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00余件,我市知识产权局先后被表彰为全省“百日执法行动”业绩突出单位、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示范建设单位、湖北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首批示范建设地区。2021年,随州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1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公安部联合表彰。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全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香稻”荣获湖北地理标志大会和“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菇的辣克GOODLUCK”荣获“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犇星”“程力威”入选12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议书中的《十二省市重点商标互认目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行政保护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推动出台系列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政策文件,加大在专利培育、转化运用、驰标认定、地理标志注册、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贯标、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引导力度。
    大力夯实知识产权培育创造基础。按照“堵漏、清零、扩容”工作思路,保持发明专利现有存量。会同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在全市规上企业开展发明专利“清零”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持续用力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以专用汽车、化工材料、应急装备等行业为重点,深入摸排中小微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联络,依托知慧桥平台精准匹配专利供需,常态化组织专利技术对接活动,促成更多高校专利成果在随州落地转化。
    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发挥保护工作站、调解委员会、维权援助分中心、公证服务中心等机构站点作用,构筑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裁决、司法保护等多元解纷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积极响应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诉求,及时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

 
答记者问
    1.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新闻出版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著作权保护问题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请问如何加强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保护?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付敏:强化版权保护意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广播、电视、融媒体和现场展板、宣传手册等多渠道开展版权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宣传,引导单位、组织以及个人树立版权保护意识,自觉尊法守法用法,营造保护版权、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推动版权登记工作。依托省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系统,结合著作权人的登记需求,在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录入、作品查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市成功为“人生好福气、随县拜炎帝”“健康长寿有秘密,随州银杏告诉你”等金句进行了版权登记。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持续开展“剑网”专项行动。重点聚焦网络侵权盗版问题,严厉打击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育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同时对新闻转载行为进行技术控制、对整个版权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实施有效监管,对侵权行为实施更加精准有效打击。
    2.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涉及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件经常进入公众视野,请问法院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海运:市两级法院三年累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21件,有效维护知识产权主体权益,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环境。
    聚焦执法办案,保障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依法审理侵害商标权民事案件448件、侵害著作权案件137件。严惩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审理相关案件7案18人。
    聚焦改革创新,优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有序推进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实行知识产权简案快办审理模式,加大部分系列案件调解力度,减轻权利人维权成本。
    聚焦协调联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机制,定期通报信息,共治重复侵权行为。聚焦职能延伸,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堵漏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以案释法,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活动。
    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请问我市将如何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汪小春: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部署,我市通过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化市校战略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助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优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通过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转化应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企业,按照技术交易额的20%给予补贴。畅通校企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渠道,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高校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推动创新主体“强筋健骨”。坚持多部门联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聚焦“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推广车联网技术转化运用,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整合应急研究院、专汽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加强专用汽车多功能控制器开发与应用,先后与齐星、程力、神百等十余家专汽企业签订智能网联技术合作协议,重点以危化品车智能网联为突破,争取纳入国家强制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
    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功能。聚焦提升知识产权“纸变钱”能力,支持专汽、香菇、应急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运营模式。推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的技术创新模式,围绕新能源、北斗导航、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与培育,争创省级以上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柔性引聚产业急需人才。深化市校合作战略,围绕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实行定向培育。用好“炎帝人才”计划,继续实施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柔性引才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4.请问市公安局2023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学忠:全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工作。2022年,共侦办各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35起,打处违法犯罪嫌疑人37人,收缴、扣押赃款赃物价值5000余万元,为企业和权利人追赃挽损2000余万元。
    加强宣传警示筑牢预警防范防线。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同有关部门筹划组织宣传,提升全民打假意识和氛围,把打击与服务有机融合,推动形成打击、整治、防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新格局。
    开展打击整治,严打违法犯罪。建立随州市公安机关一体化作战组织架构,提升打击整治能力和质效。落实“日研判、周通报、月调度、季督办”制度,实现精准打击,严厉打击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铲除犯罪土壤。
    聚焦打击重点,保持高压态势。继续推进“昆仑2023”“雷火2023”等专项行动,保持对知识产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持续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产品、烟草、改装汽车等行业假冒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切实保障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随州品牌形象和品牌权利人合法权益。
    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请问随州海关在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上有哪些目标和举措?


    随州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元永平: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关内“编钟播报”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做好企业状况与需求统计,设立“关长接待日”、为进出口企业送“服务包”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等政策宣讲活动。
    协同配合,综合治理。与其他隶属海关联合协作,信息共享,深化与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外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查验现场“见单见货”优势,对申报不实企业实施行政处罚。
    优化服务,指导企业维权。持续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动态,为企业海外布局保驾护航。鼓励中小企业就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申请海关保护备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