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自然资源
随州——中国蕙兰之乡
  • 发布时间:2013-03-28 15:5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苏杰
  • 审核:苏杰
打印

  随州境内野生兰花资源丰富,品种多达120余种,数量在1.8亿株以上。其中尤以随县万和镇兰花生产而著名,以蕙兰为主,存量占全国80%以上,被称为“中国蕙兰之乡”。第17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曾有人开价500万购买获得特别金奖的随州兰花“东部雄狮”。20多年来,随州的兰花经过野生繁育到人工培植,发展初具规模,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及世界各地。随州也自然成为全国最大的蕙兰聚散地。随州兰花走天下一盆盆兰苗风姿绰约,一阵阵兰香随风扑鼻。2009年4月8日,第二届中国随州(万和)兰花节将开幕。近千名海内外兰商会聚,引起我们探寻兰花产业发展印迹的兴趣。据统计,随州蕙兰品种达120多个,数量在1.8亿株以上。其中蕙兰存量占全国的80%。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小兰花成就大产业。兰乡有群韩国人随州兰花产业的兴起,韩国人功不可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万和兰花养在深山人未识,是韩国人“小老崔”发现了万和兰花的价值。自此,梅瓣、牡丹、水仙、三星蝶、树形兰等名贵品种崭露头角,兰草交易单株价格跃升至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兰农跟着韩国人学习识草、交易。在兰农徐明才的兰园里,他用取自山上的鲜土、植金石和热炭土配方栽培兰花。他说,这是韩国人传授的技术,成活率达98%以上。过去,兰农因为栽培技术不过关,每年死掉的兰花价值过百万元。韩国人带来大量资金,繁荣了该市兰花交易市场。万和兰花名声大振,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兰商纷至沓来,加强了兰花种植技术的交流合作。现在国内所有兰花品种都能在万和找到,这里的栽培技术和交易水平日趋国际化。如今,万和兰花已从卖资源转向人工培植卖产品。据估算,该市人工培植存量兰花价值3亿元。万和镇党委书记、镇长张华强说,是韩国人打开了穷困山村的大门,实现了珍贵资源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成就了一个日渐壮大的兰花产业。留住致富根不久前,兰农徐明才一株“水金水仙梅”以1.2万元成交。他卖的仅是繁育的新苗,根苗则留在自家兰园。像徐明才一样,该市兰农几乎都把买来的珍稀兰花进行人工培植,用它发苗增值。从私采乱挖到人工培植,万和兰农经历痛苦的嬗变。过去,一旦某处发现名贵兰花,采兰人便趋之若鹜,“地毯式”采挖,连残根剩苗也不放过。这种“竭泽而渔”的开采,使兰花资源以惊人的速度退化,有些珍贵品种甚至濒临灭绝。2000年,在完成一株珍稀兰花交易后,浙江一个兰友对梁建武说:“现在珍稀兰花资源越来越少,你应该学会培植兰花,留蔸卖苗,才能永续发展。”一席话,让梁建武幡然醒悟。那一年,他建起兰园,从全国各地收购珍稀兰花培植。如今,万和已有200多个存兰大户,户均存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形成了青苔、倒峡、吉祥店等9个兰花专业村。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万和镇境内的七尖峰林场建立兰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万亩,对兰花资源原产地注册保护,禁止采挖。去年,万和镇规划建设200亩兰花培植园,建立兰花协会,培训兰农3万人次。该市兰农从“挖草卖钱”,向“收购名品——培育——繁殖——出售”的良性方向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万和兰花走天下小兰花成就大产业。目前,随州在万和镇建立2万平方米的兰花培植园,在南郊建立兰花产业基地,在随州城区建成隆泰兰花一条街,吸引了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众多客商前来交易,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雏形。初步统计,该市有2万人参与兰花产业,有近万人专业从事兰花产业,有400人已成为兰花栽培、营销的带头人,他们携带兰花走南闯北,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兰花交易市场。为做强兰花产业,该市政府举办兰花节,让兰花飘香海内外。2007年,首届兰花节共展出珍品兰花5000多盆,在兰花界引起轰动。张华强说,第二届兰花节,要打造成“世界精品兰花的展示交易平台”,组委会已组织3000多盆精品兰花参展,邀请海内外兰界知名人士近千人参加。届时,万和兰花将越走越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