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美食
洪山之”葛”
  • 发布时间:2019-02-16 09:5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洪山镇地处大洪山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镇内除了盛产香菇,还遍布一种野生植物——葛。
  葛,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织绳,根可提制淀粉,可供药用。民间有“南葛北参”一说,更有“东方魔根”之称。其生长快、产量高,对人类的贡献不可小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葛苗破土而出,舒展新芽,四处延伸。一棵大树一旦被葛藤攀上,一、两个月的工夫,就会被葛叶所笼罩。有时,一片山坡全被其占据。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绿意葱葱。葛藤之下,是野鸡、野兔、野猪以及家禽的乐园。它们饿了,以葛叶、葛藤、葛根为食;困了,就随地而卧,以葛叶当床,葛藤作房,悠哉游哉,好不快活。还有葛花,形似穗状,色呈紫红,采摘晒干,可入药,有健胃醒酒之效。醉时,取干花一小撮,开水泡之,未几,色呈黄褐色,稍凉饮之,兑水再泡。如此喝上三、四杯,水色转淡,花汁渐尽,顿觉头脑清醒,酒意已去八九分了。
  秋深叶落,冬至藤枯,葛的营养成分都聚集到根上,便是挖葛的最佳时节。挖葛人挑上一副用竹条或黄荆条编成的“箢子”,里面放一柄锄头或“洋镐”,向着“老窝子”进发。对于在哪里可以挖到肥壮的葛根,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平常在山间田边的观察,早已成竹在胸。他们来到土层松软肥沃、藤蔓粗硕之处,首先手握锄把,在原地挥扫几圈,清理出一小块作业面,然后找准根部,细心挖掘。此时,锄头与葛根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免挖破、挖断葛根,给后续的清洗工作造成不便。挖掘结束,再将土石、葛藤和细小的葛根一同回填,来年春天,又可萌芽生长。长了三五年的葛根,重约五、六斤;如果运气好,遇到“老格子”,轻的六七十斤,重则上百斤,花两三个小时把它请出窝,抬回村子,那简直是令人欣喜若狂,引起轰动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每户挖足一百多斤葛根,即够全家三五年之需了。于是,就进入第二道工序:清洗。清洗一定要干净彻底。倘若有泥土、沙石混入,将会影响葛粉的口感。清洗完毕,搬上案头,用刀把葛根切成块状,或用“碓窝子”冲,或放入木盆用棒槌捶。然后,兑上清水,经过揉、搓、捏、拧,使葛粉从纤维里彻底分离,再用纱布过滤,就得到了葛粉与水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色泽深乌,看相不佳,土腥气重,需用清水反复浸泡,“拔”除涩味。几天过后,葛粉颜色转浅,就可倒去清水,捞出晾晒,逐渐由坨成块,最终干透化为小颗粒和粉末状。葛粉制成了,制粉人的衣上、身上甚至脸上、头上,都会溅上葛汁,稍久,全身白花花的,几乎变成一个个“雪人”。偶尔相视一笑,其乐无穷。
  葛粉,也称粉葛,乃《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具有清腻解热,祛痰止咳,养胃护肝的作用,亦有营养保健之功效。现在,洪山人民已经不满足于自饮自足,开发出一系列葛产品,可作茶、作菜、作面、作汤、作药……特别是“二月风”牌葛粉,成为洪山特产“八大产业”“六大品牌”之一,已初见效益,惠及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