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旅游线路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全域旅游“上下同心”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记略
  • 发布时间:2021-09-25 11:1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张春燕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333省道沿线大洪山景观带

▲大洪山郑家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大洪山全域旅游导览图

▲大洪山上景园林生态植物园  

▲大洪山熊氏祠民俗村

▲生态宜居新农家  

今年以来,大洪山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提升行动方案,以麻竹高速大洪山东连接线及随南333省道“百里画廊”中轴线示范片为重点,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长岗镇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并被纳入湖北省擦亮小城镇试点镇、全省全域旅游示范镇创建名单。  
  建机制、聚民心,强化党建引领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政治站位,把准把牢美丽乡村建设大方向。  
  ★实施领导包保责任制。按照“东中西三大片区”,由党工委班子包保,一包五年不变,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按照班子分工,选派驻村工作队,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由区直重点部门对口驻村包保,一包五年不变,确保美丽乡村通过五年的建设逐步显现成效。  
  ★建立健全“三项制度”。逐步健全以村为主体、见苗浇水和季度片会、年度观摩为重点的三项工作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力有序。  
  高标准、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  
  景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大洪山生态底色,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在重点打造2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做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推进。  
  ★擂响“村貌提档”战鼓声。坚持把规划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定盘星”,聘请专业团队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文景观等进行深度挖掘,高标准规划设计,按照特色民居建设,计划打造精品民宿30家、民宿示范店10家,确保每个村“土得彻底、纯得干净、美得自然”。  
  ★吹响“环境整治”集结号。结合河长制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日”活动,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行动11472人次;清除违章广告和破损、污损宣传标牌569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杂物836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12.3吨;投资150万元完成绿化补植16万株、除杂草23000平方米、建设民俗文化墙2100平方米、统一规划搭建柴棚雨棚1600米、清理村内沟渠97.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0.6千米,覆盖镇区周边3个村。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13%,整村推进率达100%。连续三年累计投资9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全域垃圾分类治理,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全域外包“一条龙”、镇区生活污水处理“一张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奏响“百里画廊”新乐章。以333省道为主线,以庹家村上景园林生态林区、黄木淌村花果海、珍珠泉村空山花海、熊氏祠村民俗村、大洪山自在小镇、东庄畈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及原石部落景区为重要节点,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初步形成“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新格局。珍珠泉村村庄整治项目先后两次接待全市现场会观摩。庹家村井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启动,路基建设已完工。黄木淌、喻家湾、东庄畈、熊氏祠村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将陆续启动。上半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  
  补短板、增动力,推动产业升级  
  围绕随州香稻产业,融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联动发展。  
  ★紧扣旅游农业,打造产业融合增长极。依托“百里画廊”打造宜业宜游的农业采摘区,黄木淌村“花果海”原生态果园休闲采摘基地赢得游客赞赏;围绕全域旅游景区建设,在东庄畈村打造原石部落景区和八月瓜生态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全区形成核心景区为点,333省道百里画廊为轴,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美丽乡村片区竞相发展、点线面相得益彰的特色旅游景观带,力争推出3-5条以赏景、品鲜、休闲、农耕体验为主的产业融合经济带和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紧扣绿色农业,建设生态景区增长极。结合大洪山独特的自然资源环境,联合随州稻米协会、湖北大自然米业有限公司,在珍珠泉村、庹家村、东庄畈村打造3000余亩随州香稻种植基地。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生态黄牛、生态黑猪、生态小蜜蜂等特色养殖业以及七叶一枝花、艾叶等中药材种植业,逐步形成生态农业集群。  
  ★紧扣特色农业,培育精品农业增长极。全区优质稻面积突破10000亩,新增500亩以上规模基地2个,农户亩平增收120元。建成320亩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50多个香菇大棚开始标准化生产。  
  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难在彻底,贵在坚持。下一步,大洪山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虚心学习、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打造农村美、农民富、旅游强、内外兼修、淳朴自然、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之路,用大洪山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的成就,为全市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