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现就2012年全市秋粮生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认清生产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我市是一个以麦稻生产为主的粮食大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水稻优势产区。秋粮是我市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年粮食总产的70%以上。搞好秋粮生产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当前秋粮生产既有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支农投入持续增加的良好环境,有夏粮生产基础较好、春耕备耕比较扎实的有利条件,也有中稻扩种空间不大、农资价格上涨、气候因素难以预料等客观困难,特别是持续干旱造成农民出现畏难情绪,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不利倾向。各级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粮食生产的安排部署,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切实克服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加倍努力,扎实工作,推进全市秋粮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秋粮生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扩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水稻,大力发展玉米、红薯等秋杂粮,逐步建立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全年秋粮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87万亩,总产119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70万亩,产量115万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力争秋粮单产较上年提高10公斤以上。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化布局,努力扩大优质稻、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力争较上年增加20万亩。
二、突出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
(一)努力增加秋粮种植面积
切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禁非法乱占滥用耕地。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防止耕地撂荒。同时在依靠科技扩种粮食播种面积上狠下功夫。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蓄水情况,大力推广旱地育秧技术、机械育秧技术、软盘育秧技术,实行小苗移栽,千方百计多种水稻;对没有水源保证的高塝田、望天田、漏筛田“三田”,实行“水改旱”扩种玉米、红薯;大搞“田间套种”,增加玉米、红薯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要通过推广“麦/玉/薯”、“油/玉/薯”、“麦/玉/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利用果园、桑园、田边地角等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通过上述途径,确保秋粮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7万亩。
(二)落实关键环节,促进秋粮增产增效
1、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各地要科学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推品种,加大推广示范力度。继续扩大超级稻和优质鲜食旱粮品种的种植面积。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努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一批优质水稻、专用玉米等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与认证步伐,力争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12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3万亩。
2、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效益。加强秋粮生产区机耕便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扩大应用机械化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旱作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高水稻机耕、机插和机收率。
3、大力发展粮食高产种植模式,扩大吨粮田面积。随州有很多高产典型,早在1995年,殷店镇种田能手涂家保种植的水稻单产就已经达1042公斤/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稻一季过吨粮的目标;2009年,农业部在随县均川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基地实打单产达708.4公斤/亩,创造湖北水稻万亩连片高产奇迹;2011年,随县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现场实收亩产3094.2公斤,是全省马铃薯万亩连片最高单产。今年,我们要将上述成熟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大力推广,力争全市吨粮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4、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始终坚持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动摇,立足要抗大灾、救大灾,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以抗为主为防抗结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制定好预案,强化应急反应,狠抓灾后恢复,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通过努力,确保全年病虫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将病虫灾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三、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一)认真落实扶持政策。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秋粮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县、市、区政府要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在政策、税收、贷款、管理等方面重点扶持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较强的粮食龙头企业,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市场+专业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支持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对建优质稻、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信贷等支持。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中稻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确保农民得到最大实惠。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对秋粮生产的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保障今年粮食生产任务完成。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各级都要出台生产指导意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各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在春播、夏收等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各级要及时组织督促检查,指导秋粮生产。三是实行目标考核。今年市政府要对各县、市、区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实行目标考核,重点考核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完成情况,对完成好的实行奖励表彰。
附件:2012年各县市区秋粮面积、产量任务分解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日
附件:
2012年各县市区秋粮面积、产量任务分解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