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10年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日期:2018-01-04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编辑:admin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全面突破,发展后劲稳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是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6.5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1.66 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3.43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1.8∶43.7∶34.5调整为21.6∶45.2∶33.2。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4.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5%,房地产业增长6.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3.5,价格水平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6%,衣着类价格上涨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费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价格上涨2.1%。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业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欠账仍然较多,推进和谐随州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主要困难和问题。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粮食种植面积21.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17万公顷,增加0.0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6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55.73万吨,比上年增产5.87万吨,增长3.9%;棉花总产量1.64万吨,增产0.15万吨,增长10.4%;油料产量6.61万吨,增产0.14万吨,增长2.2%(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201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1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棉  花                                                    

油  料

#花  生

油菜籽

茶  叶

水  果(不含果用瓜)

蔬  菜

155.73

1.64

6.61

3.32

2.65

0.19

11.24

138.23

3.9

10.4

2.2

-1.1

7.6

12.4

9.3

2.5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1.64万公顷,零星植树达到2661.38万株,木材采伐量2.32万立方米,减少33.9%。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生猪出栏200.78万头,比上年增长6.9%;水产品产量达到7.06万吨,增长7.8%。

农村用电量3296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0%;化肥施用量16.47万吨,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2.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71亿元,增长7.0%;国有企业增加值4.44亿元,减少0.8%;集体企业增加值0.86亿元,增长19.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20.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2.50亿元,增长2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8.33亿元,增长14.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6.30亿元,增长30.5%。轻工业增加值58.43亿元,增长22.4%;重工业增加值84.50亿元,增长28.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表2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服装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啤酒

大米

小麦粉

生铁

铸铁件

水  泥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

改装汽车

移动电话机

风机

万米

万件

千升

千升

万吨

万部

16507.79

14490.35

3107.76

199.75

31671

957281

102323

100107

253997

92.64

46503

64022

454.18

12760

23.5

37.0

63.5

0

-4.7

20.2

66.4

-43.5

68.3

17.7

54.8

44.8

-45.4

57.1

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3%。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9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1.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与上年持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5.5%,比上年提高48.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86个,比上年增加8个,增长10.2%,完成施工产值39.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润1.16亿元,增长45.6% ;税金1.36亿元,增长38.8%。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6.3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384.7平方米,招投标面为84.3%。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4.7万平方米,增加4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28.95亿元,增长38.1%;房地产开发投资21.66亿元,增长27.0%。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投资215.93亿元,增长36.7%;港澳台投资2.81亿元,增长27.3%;外商投资4.68亿元,增长169.7%;个体经营投资5.53亿元,增长44.8%。按产业划分,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7.87亿元、100.74亿元和120.34亿元,分别增长70.8%、35.0%和40.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80.6亿元,增长19.4%;乡村实现零售额17.90亿元,增长27.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4.20亿元,增长63.9 %;零售业153.20亿元,增长15.1%;住宿业0.96亿元,增长22.9%;餐饮业20.10亿元,增长21.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9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出口75837万美元,增长63.2%;进口4074万美元,下降57.3%。批准外资项目7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增长9.0%;其中,外资企业360万美元,下降80.0%;中外合资4440万美元,增长70.0%。在出口中:国有企业11341万美元,增长62.0%;外资企业26460万美元,增长26.2%;民营企业38036万美元,增长10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1460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旅客周转量235478万人公里,增长13.0%。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3亿元,比上年增长5.0% 。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59.63公里;本地电话总数166.53万户,住宅电话用户31.21万户,公用电话总数1.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9.39万户,新增12.5万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13.53万户,新增4.26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90.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国内旅游收入36.85亿元,增长43.0%。入境旅游人数11.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0.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91.8万美元,增长260.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3亿元,增长25.5%。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43亿元,增长29.9%。全年财政支出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0.59亿元,比年初增加80.2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4.85亿元,增加50.9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52亿元,比年初增加 48.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0.80亿元,增加21.48亿元;中长期贷款67.19亿元,增加25.81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36亿元,增长31.2%;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0.94亿元,增长15.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3亿元,增长49.4%。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1.35亿元,同比增长5.9%;人寿险公司赔付0.98亿元,同比增长250.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17万人,在校生0.84万人,毕业生0.2万人;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5.74 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5万人,初中小学在校学生23.78万人。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申请专利343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十、文化和卫生

全市共有文化机构4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电影院5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 个,公共图书馆藏书21.6万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 座,电视台2座。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108个,其中:县级医院11个,乡镇医院48个;卫生技术人员7048人,其中:执业医师2142人,注册护士2211人;病床床位5497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98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2.35万人,出生率为10.86‰;死亡人口0.92万人,死亡率为5.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8‰(2010年人口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0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6279元,增长15.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2540人,比上年增加8998人,其中:在职职工152058人,离退休人员5048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3002人,比上年增加732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3239人,减少732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52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展开,参合农民183.7万人,参合率达97.7%。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942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330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6389人。

十二、资源和环境

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全年达到达标天数349天,达标率95.6%。

饮用水源水质较好。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先觉庙水库和涢水王福窑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河流水质总体控制较好。涢水洪山镇断面水质为II类,达到Ⅲ类功能区控制目标;涢水王福窑、厥水厉山镇、厥水自来水上游、府河白桃桥、府河平林、淮河除山大桥、徐家河水库库心和出口等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到Ⅲ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顺利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总量减排目标。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