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幸福“夕阳红” ——我市养老事业调查与思考
  • 发布日期:2023-08-15
  • 信息来源: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 杨文明

在楚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正在休闲娱乐。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七普”统计数据显示:随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42.81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0.91%;65岁以上老年人29.96万,占比14.63%,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如何满足他们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只有将居家、社区、机构3种养老模式相互融合,才能打造全方位、多方面的养老服务体系。近日,记者在随州城区对我市养老事业进行了探访调查。

现状:初步形成“9073”养老模式
    “9073”这个数字是什么?是指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目前,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重心不断向居家社区倾斜,初步形成‘9073’养老模式。”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波说。
    “你好,我家厨房的灯坏了,可以帮我修一下吗?”8月1日上午,曾都区西城街道双龙寺社区居民刘爷爷拨通了3812349电话,向工作人员提出诉求。接话员朱凤奎接听电话后迅速做好记录,并把需求信息录入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系统将任务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上门服务。这是我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为居家的老人们提供为老服务的一幕。
    “这是我市目前唯一的‘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该中心负责人谢小云介绍。中心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以社区服务为纽带,优化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利用信息化平台多渠道载体功能实行统一协调、调度,通过对接供求信息,为居家老人提供信息咨询、紧急救助、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陪医陪护、法律援助、生活帮助、精神慰藉、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为老服务,构建辐射全市的立体化智慧养老与便民为老服务网络,真正为全市老年人搭建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综合性智慧服务平台。
    据了解,我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依托“3812349”信息服务平台,连接“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入网老人达到5万余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实现城市社区75%的覆盖。
    “这里提供的服务很好,离家也近,我每天都来,看看书,做做操,与老伙伴们聊聊天,觉得很快乐。”楚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76岁的社区居民蒋家友连连称赞。
    走进楚风社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宽敞明亮的客厅、现代雅致的休闲区映入眼帘。沙发、空调、棋牌室、电视机等配置齐全。“中心集老人日间生活、健身娱乐、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日间托养等服务,在满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作人员宁晓莉说。该日间照料中心现有40位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
    同时,为更好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楚风社区利用自身资源,同时引进社会力量,办起幸福大食堂。“平常有40个左右的老人就餐,60岁以上老人只需花10元,就能吃到二荤二素一汤,营养搭配均衡,老人们比较满意。”食堂负责人方江伟说。
    我市大力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据了解,目前全市现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6家,覆盖率达到70%。
    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亭台、长廊点缀其中,老人们三三两两散步、聊天……位于白云湖畔的随州汇仁康养中心(汇仁医院)里,60余名老人在此颐养天年。
    “大爷,您老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一天比一天好啦!”护理员正在为肖运炎测血压。87岁的肖大爷和老伴单独居住,老伴去世后,他主动向子女提出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来汇仁之前,他去过4个养老机构,“这里的条件过硬,护理服务很到位,虽然收费相对高一点,但是物有所值。”
    “我们是医养融合试点,中心自建的医院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建设远程会诊平台,住养人员可以在院内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该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何静介绍。目前,康养中心550个床位,其中养老床位330个,同等规模建设服务水平在全省靠前。
    采访中记者获悉,我市养老机构有公办、公办民营和民营等不同模式,可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16家,其中公办54家、民办62家,养老床位数10966张。

困境:短板弱项亟待补齐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我市老年人养老主要模式还是居家为主,但是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面临着家中缺乏养老设施和适老化改造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不足,服务机构的数量也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据悉,我市从2020年开始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两年已完成922户改造任务。家庭适老化改造任重而道远。
    社区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大多只作为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场地,活动内容单一,配套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功能均没有继续跟进,无法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内容。同时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且缺乏长期运行的制度保证。
    在机构养老方面,养老机构两极分化,小规模低端养老机构居多,高标准规模化的养老机构较少;多数养老机构照护比高,普遍在1:8左右,即一个护理人员要照护8个老年人,多数护理人员只能对老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

思考:大力推进养联体建设破解困局
    养老事业的困境该如何破局?杨波认为,我市提出推进养联体建设恰逢其时。
    “养联体核心在于聚焦辖区内老年人服务需求,统筹辖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把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融合起来,以养联体之通解老年人养老之痛。”杨波说。
    养联体关键在“联”,需要明确的是“谁来联”“联结谁”“怎样联”这三个问题。具体来讲,就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利用各种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在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同时,注重整合发挥医疗、康养、餐饮、家政、教育、银行、保险等优势社会资源,联合商户、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主体共同提供养老服务,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紧密发展的共同体。
    首先要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落实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两张清单”,围绕满足居家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规范设定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监管标准;通过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建立“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市县镇村四级纵向贯通、各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横向对接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家政保洁、物业及各类服务商等资源,为辖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入户式的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其次要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设施,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建托老所、老年食堂等设施,加强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梯队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引导社会资源探索社区养老服务长效运营机制,利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布广、点位多的优势,将其作为向社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整合平台,建立“需求导向型”服务内容,实现供需有效匹配和平衡,让运营组织真正找到盈利点。
    第三是要拓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支持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护理站。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或利用闲置病床发展养老床位,建设和发展中高端医养康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也要加大养老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合理选址定价,完善养老院配套设施,提高入住率。 

把“养老”变“享老”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推进养联体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
    养联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同配合。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要素保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并从规划设计、税费减免、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方位提供要素保障。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养老+关联产业”模式,将满足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养护理等需求的传统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旅游、教育、健身、休闲、地产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将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与美好生活需求有机结合,形成“大养老”的市场服务格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应深化共同缔造理念,共同行动起来,努力把“养老”变“享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夕阳时光”更美好、“老年生活”更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