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打造最美夕阳红——广水应办东关社区志愿服务老人纪事
  • 发布日期:2019-11-1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李发兵

  1983年,广水市应山街道办事处新村大队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以“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6年后,新村大队早已更名为东关社区,但这一决议仍在继续执行,并发展为每人每月补贴200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东关社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关爱老人,描绘了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丽画卷。

    一件好事一干就是12年
  11月11日,东关社区居委会,老人们遛弯、晒太阳、打桥牌,其乐融融。“社区老人能安享晚年,志愿者功不可没。”东关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莉介绍。
  东关社区志愿服务队组建于2013年,最初由10余位社区干部和老党员构成。原社区副主任胡传艮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加入服务队的前后十余年间,他每周都要做一件事情——看望刘世海。
  刘世海今年68岁,是一位智障孤寡老人,过去一直由他的母亲照顾其生活。2007年,刘世海母亲去世,胡传艮接过照顾刘世海的接力棒,一干就是12年。“我去父母家的次数,都没有去刘世海家里多。”胡传艮介绍,他每周都至少要去一次刘世海家,帮助他解决生活难题。大到床上用品、衣服鞋袜,小到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胡传艮照顾得无微不至。
  “最担心的还是怕刘世海生病。”胡传艮介绍,由于智力问题,刘世海生病了,没法和常人一样表述,只能靠他去观察。2017年,刘世海患上流行重感冒,胡传艮每天定时定点守着他打针、喂药,不少村民劝他“最好还是隔离一下”。“怕什么,越是残疾人士就越需要我们的照顾。”胡传艮说。刘世海病好后,胡传艮瘦了整整一圈。
  在胡传艮等志愿者爱心服务的感召下,东关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加入志愿服务队:赵光安坚持每半月给困难群体义务理发,王长安夫妇随叫随到免费维修水电、长期照顾邓崇兰、王新章等困难群体……如今,东关社区志愿服务队已发展至200多人,能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家庭护理、水电维修等多种服务。

    两个中心服务200多位老人
  东关社区居委会有两处场所: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两地相距不超过50米,却服务着同一对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白天无人照看的老人,养老服务中心属公建民营,着力提高老人养老服务质量。两个地方合起来,生活有200多位老人。”李莉介绍。
  喻有兰今年58岁,是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老人早晨来、晚上走,期间的生活,我们都能照顾得很好。”她介绍,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经过培训的志愿服务队成员,能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专业化服务,不仅服务老人,还能解决家人的后顾之忧。“聊天看电视,生活很舒心。我腿脚不好,每天还有人专门接送。”七旬老人刘传森子女在外地,平日无人照料,曾辗转多个福利院,今年4月来到照料中心,“一见钟情”,就此“定居”。
  在养老服务中心,93岁的聂耀怀是一位“名人”,他戴眼镜、拄拐杖,常常在门口吹口哨、唱歌,活力满满。“来的时候,可不这样,躺在床上都不能动弹。”聂耀怀介绍,刚进服务中心时,自己心理负担很重,经常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后来,经过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他慢慢放下思想包袱,身体逐渐好转。如今,老人拄着拐杖能自由活动,性格变得十分开朗。正在晒太阳的马绍国老人接过话茬:“我以前在家,子女需要工作,吃饭很不规律。来到服务中心后,饭菜种类齐全、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很适合自身口味,长胖了20多斤。”
  据了解,东关社区先后荣获了省“老年宜居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