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随县乐晟达康复中心助力特殊儿童康复探访
  • 发布日期:2022-04-28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杨文明

“涵涵,我们把这个西红柿拼完整,好不好?”一间安静的教室里,康训老师鲁晓艳正在和孤独症儿童涵涵(化名)玩拼图卡片游戏。孩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老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指令,语言辅导,涵涵把4块小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西红柿,老师即刻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是发生在随县乐晟达康复中心的一幕。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显得不同:或无法站立、不能行走,或不和人目光对视、呼之不应、不会说话、行为怪异,或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他们是一群肢体残疾、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被人们称为“折翼的天使”。
  4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随县厉山镇的乐晟达康复中心,近距离了解“折翼天使”的康复之路。
  作为随县唯一从事0至14岁智障、孤独症和肢体(脑瘫)儿童康复的专业机构,乐晟达康复中心在硬件软件上“狠”下投入,硬软件均按省机构认证标准建设。
  负责人杨晓清介绍,中心由“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系统孤独症康复学科带头人韩乐牵头举办,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治疗师、特教教师,康复器材齐全,目前能依标满足500余名特殊儿童的康训需求。
  进入康复中心,暖色温和的房屋装修映入眼帘,文化墙上“我们的工作关乎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爱心、耐心、细心、专心、用心”的宣传标语和图画让人心中一暖,教室里穿着统一工作服的老师,表现不同寻常的学生,门牌上“情绪行为矫正室”“大运动训练室”等字样,显示着这里的特别。
  7岁的小欣(化名)有着清秀的五官,今年1月康复中心开始运营时她就来进行康复训练了。康训老师袁芬芬告诉记者,小欣刚来时,和他人无目光对视,叫名字没有反应,没有语言表达,是程度很重的孤独症患儿。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小欣的变化很大,现在能开口说一些话了。前两天她在电话中说了句“妈妈我想你”,她的妈妈激动得直流眼泪,因为她有了情感的表达。
  “这几个孩子康复效果比较好,采取针对性的集体课堂教学是为他们进入社会作准备。”主题认知、情景互动训练室里,特教老师任晓燕正在给三个孩子上集体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叫小轩(化名)的5岁孩子会认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能流畅地数数从1到10。他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到康复中心做了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小轩的进步很明显。“三八”妇女节那天,她带小轩去做康复,经过一家花店的时候,小轩拉着她的手要进去,嘴里说着“花……给老师”,刘女士立刻明白了,当即买了花给他拿去送给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口不能言”的儿子开口说话了,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据专家介绍,目前,对于孤独症、智力障碍、肢体残疾这三种儿童,几乎无药可治,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的理想方法。“若发现儿童有相关症状要尽早干预,0到7岁是最佳的康复年龄。”康复医师邱令提醒广大家长。
  儿童至上,效果至上,倡导“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懂比爱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家长培训学校,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在乐晟达康复中心已有30多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报名在册准备入训的达70余人。
  “我们将继续秉持奉献爱心、助残济困、对孩子和社会高度负责的宗旨,采用医、教、康结合的康复模式,努力使每个‘折翼天使’重新飞翔。”采访结束时,杨晓清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