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有这些症状,你可能已经中暑!
  • 发布日期:2024-08-2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中暑是一种因高温环境导致的急性疾病,通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当人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且未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时,体温调节功能可能失调,导致体内积热过多,引起中暑。
  中暑的类型及症状
  出现先兆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出现轻症中暑,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如果轻症中暑不及时救治,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重症中暑。出现重症中暑,患者应立即脱离环境,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并尽快转运至医院。
  具体来说,中暑的发生与个体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1)个体因素:①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超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等;②年龄:如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③防暑意识不足:如因节俭选择不开空调、泡温泉或蒸桑拿时间过久、户外劳作人员等;④超重或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5或小于18.5;⑤药物影响: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⑥特殊人群:如孕产妇、卧床需要他人照顾的人群。(2)环境因素:①居住环境:高温(湿)、通风不足或条件差;②强烈的太阳辐射:连续数日高温天气、突然升温≥5~10℃等。
  如何预防中暑
  保持凉爽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如中午12点至下午3点)进行户外活动。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选择浅色服装。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室内凉爽。
  充足饮水多喝水,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等利尿饮料。在大量出汗时,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
  注意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中暑急救措施
  立即转移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
  降温措施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或者用冰袋敷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用风扇对着湿毛巾吹风,加速降温。
  补充水分让患者饮用含电解质的凉水或运动饮料。如果患者意识不清,不要强行喂水,防止呛咳。
  寻求医疗帮助如有严重症状(如体温过高、昏迷、抽搐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前持续降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