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踏青时蜱虫叮咬要小心
  • 发布日期:2024-04-09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黄振忠

四月草木萌动,百花盛开。随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如果你外出踏青、露营、遛狗、耕种、采茶……谨记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蜱虫叮咬,警惕蜱传疾病。
  蜱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至9月最为活跃,其中4到6月为活动高峰期。蜱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需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粒无形体病、埃立克体、巴贝虫病等自然源性疾病。尤其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传播力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一种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带毒蜱虫叮咬感染,还可在无防护情况下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造成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血小板、白细胞进行性减少,有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潜伏期多为1~2周。早期容易被误诊,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蜱虫活动特点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等,大部分蜱虫活动区域为草丛、低矮灌木丛、农田边田埂、杂木林等。近年来发现马路两侧绿化带、公园和景区也偶有蜱虫活动,还会寄生在羊、犬等家畜动物身上。每到春夏季蜱虫滋生进入活动高峰,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耕种等都有可能和蜱虫接触。蜱虫喜欢叮咬在头皮、颈部、耳后、大腿根部、脚踝等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叮咬后会不断释放麻醉剂,无痛痒感,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
  ★蜱虫叮咬后处理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其附着在皮肤上,越早清除越好。如果被蜱虫叮咬,切不可生拉硬拽或者用其他东西刺激它,以免将蜱的头部口器残留在皮肤内。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蜱,更不能挤破。应及时就医,不建议自行处理,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处置。被蜱虫叮咬后的两周内,一旦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