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高温热浪来袭请收好这份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 发布日期:2023-07-0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 李发兵

高温天气对健康带来最直接的严重影响是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也有三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热射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一般死亡率可达50-70%,但对年龄大于70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可达80-90%。
    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1、非必要不外出。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不要将自己置于太阳的直晒之下,尽可能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外出时宜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便于身体及时散热。
    2、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户外运动以及户外工作者应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晒的最热时段,户外中等强度的作业活动中,每个人应该每15~20分钟喝一杯水(约200mL~300mL)。户外作业人员应在阴凉处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定时休息。
    3、敏感人群多休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热环境中造成身体不适,减少活动,充分休息。
    4、开车的司乘人员要注意。高温天气下,上车前应打开门通风;不要疲劳驾驶,车内不宜长时间开空调,容易引起缺氧、窒息。
    5、随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用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过多吃冷饮,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6、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并及时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且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