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戳舌头,刮牙齿,捅喉咙,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
  • 发布日期:2022-11-09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陈刚
  • 审核: 罗皓月

核酸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潜在的病毒传染源最可靠的方法,是落实“早发现”的重要举措。


核酸检测,是通过采集人的特定部位细胞,利用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RNA(核糖核酸),以便确认人体是否受到新冠病毒感染。




近日,有群众对核酸检测留言表示疑惑:


“核酸采样原来是要捅到喉咙,现在只到舌头,是检验技术更新了吗?”


“有时候感觉是空气核酸嘛,拭子大概也就碰到牙齿就结束了……”


……


咱这就来科普。


戳舌头,刮牙齿,捅喉咙,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核酸检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一起来看看!


戳舌头,刮牙齿,捅喉咙,


到底哪种才是


正确的核酸采样方法?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咽喉部,再到气管和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


因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采集的标本有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和深咳痰液。


根据采样的便利性和患者的舒适度综合分析,口咽部拭子和鼻咽部拭子更适宜大规模核酸采集;肺泡灌洗液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一般针对重症患者。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的人群,根据不同的需求,核酸样本采集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在隔离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

相对于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采集速度快、简便易行,检出率也能达到要求,因此低风险地区开展核酸检测时,大多采取采集口咽拭子的方式。


口咽拭子的正确采样方法是什么呢?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 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口咽拭子也可与鼻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



鼻咽拭子的采样虽不常见,但是可能会遇到,也顺便科普下~


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 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所以,去参加核酸检测的时候:

请被采样者应张大嘴巴,充分暴露口腔双侧的扁桃体和咽后壁。


也请采样人员应按照培训的方法,正确采样。


合格的标本才能及时帮我们查明致病原。


核酸检测这几个细节


请注意!


核酸检测前


建议检测前两小时内最好不吃东西提前30分钟不喝水、不饮酒、不吃口香糖等,避免采样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人采样前吃了巧克力,采出来拭子都是黑的


核酸采样中


自觉有序排队,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不交谈少打电话;


检测时尽量少带物品,随身物品不要放在采集工作台上,以免造成污染,带来感染风险;


检测时,将口罩往上推或往下拉都不规范。



正确的做法是:当工作人员做好手卫生拿出采样棉签准备采样时,才可以用双手拉住口罩耳带将其取下。

口罩取下后,最好要闭气,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口罩的耳挂有弹性,脱口罩时动作要轻,不要拉扯,以免引起气溶胶扩散,增加周围空气污染风险。


另外,在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咽部不适,想要咳嗽、打喷嚏或者呕吐等,切记不要对着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对着地面或准备好纸巾都可以。


核酸采样后


采样结束后立即戴好口罩离开。发现口罩被污染时,建议立即更换备用口罩


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

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

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


如果没有带备用口罩,回家后摘下的口罩建议不要二次使用,需放入塑料袋密封后丢弃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内。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