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健康科普】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如何做好居家健康管理?
  • 发布日期:2020-03-16
  • 信息来源:湖北省政府网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 杨文明

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后病情进展较快,严重程度更高,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应该怎样做好居家健康管理?


3月13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45场新闻发布会,专家就此问题作出解答。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介绍,慢性病患者由于已有基础性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相对更重,救治难度加大,做好居家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居家防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是要讲究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放松心态。慢性病患者要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健骨操等在室内也可以进行的运动项目。


二是定期自我监测。对于治疗方案固定的患者,要遵医嘱规律足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更不能断药。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对服用的药物和测量的血压、血糖值都要做好记录。监测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


三是学会如何就诊。疫情期间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线上问诊、线上开方服务。患者可以在进行线上问诊,开具药方后再到定点药店购药。如果药吃完了且并不需要调整药物,要注意保留药方,联系定点药店出示药方购买药物。同时也应该储备一些心脑血管病的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各类医疗机构现在也在推行慢性病长处方,根据慢性病患者情况,将处方延长至12—14周,通过分时段预约、分诊以及长处方制度,减少患者在医院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是学会发现紧急情况。


(一)强调对指标与症状监测与识别


高血压患者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急情况。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应立即联系社区医生及时求助及就医,有危急重症及社区医生不能处理的疾病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心脑血管事件识别


如发现口角歪斜、抬臂无力、语言不清等脑卒中事件指征,或者胸部不适、疼痛,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5分钟后胸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不改善或加重,有发生心梗可能。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求急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