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泰华科技工艺部经理杨勇的创新故事
  • 发布日期:2019-02-2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科研是从零到一百的探索。”说起干了十余年的科研工作,泰华科技工艺部经理杨勇用一句话概括。
  杨勇是泰晶庞大的研发团队中的一员,也是负责研发和技术的工艺部门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攻坚,开发出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精尖晶振,不断超越自我,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高端晶振的垄断局面。
  从“零”到“一百”,看似云淡风轻,背后却沉淀着科研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大无畏、大智慧,彰显着“智造”大国的工匠精神。

勇于踏足“无人区”实现“零”的突破
  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电子元器件作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整个制造业意义重大。
  创新,对于一个电子信息企业,尤为重要。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壁垒,设备、技术、工艺等均被垄断,专业人才匮乏,为科研攻关带来巨大挑战。
  “晶振是一门实践科学行业,科研从零起步,走过的多是‘无人区’。”杨勇介绍,晶振是一门机械学和电学的综合学科,属于“偏门”,国内几乎没有完全对口的专业,专业人才特别匮乏,几乎全靠实践摸索。
  杨勇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误打误撞进入了晶体行业,一切从零开始,一干就是十余年,从一名开发软件的程序员到研究硬件的工程师再到样样精通的研发带头人,靠的是不断实践、提升,不断失败、重来。
  在泰华科技园,3225系列产品顺应当下市场对高端智能产品小型化的需求,是目前市场应用最广、需求量最大的一款型号,月最高产量达到1亿多只。杨勇介绍,3225晶振在国际市场最低的频率可以做到8MHZ,而国内大多数晶振生产厂家的技术能力,只能实现12MHZ—54MHZ,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2016年初,杨勇带领团队攻关“3225 8MHZ频点开发”项目。市场调研、原材料准备、工装冶具、工艺路线设计、产品试制、工艺改善……数百次试验,历时一年多时间建立了标准化的资源配置,样品一次性顺利通过客户的评估与认可,一举获得订单。

苦干实干“耐寂寞”追求“一百”的完美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健康……这些智能产业无一例外都与晶振密切相关。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小型化、微型化的片式晶体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杨勇表示,不断开发具有前瞻性、能站在国际舞台上“打擂”的新产品是所有泰晶人一直追求的目标。
  于是,3225系列产品之后,杨勇继续带领团队研发了2520、2016、1612等型号的系列产品。尺寸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最小的1612仅约半颗米粒大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一个型号的晶振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技术、工艺等都存在区别,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研发中,电阻太大、特性一致性差、晶振起振难等新问题会不停出现。对从没发现过的问题如何解决?如“3225 8MHZ”开发过程中,杨勇带着团队,埋头钻研,与业内专家交流,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一方面选用特制基座,一方面采用特殊晶片边比设计,缩短晶片加工与工装制具采购加工周期。
  “搞创新工作,好比是一场征战,要想赢取胜利,就必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解决产品高低温频率扩散问题,他们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数百次反复不断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方法:与晶片厂家沟通,按公司设计要求,改进晶片加工一致性。
  为了更加快速推进研发,杨勇和工艺部的办公室设在了车间。“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是对杨勇团队精神的注脚。作为带头人,杨勇起到了先锋作用。他带领团队,斩获公司各种科技创新奖。
  创新没有止境。1612型号产品成熟后,杨勇团队现在又着手开发1210型号产品,再次向行业高峰挑战。杨勇表示,要带领科研团队发扬工匠精神,为民族晶体的振兴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