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广水打造中国风机名城的视界
  • 发布日期:2018-11-0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 李发兵

    编者按:
  1988年,广水撤县建市,开启了崭新的历史。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水建市30周年。30年砥砺奋进,30年春华秋实。经过历届广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90多万人民的不懈奋斗,如今的广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福祉不断改善,正向全面小康社会阔步迈进。为了纪念广水建市30周年,本报于今日起在一版设置《广水建市30周年》专栏,刊发六篇系列报道,从广水“三城”建设、军民融合、农村“双创”、三大攻坚战等方面,回顾广水建市30年来的奋斗历程,总结广水建市30年来的辉煌成就,展望广水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敬请读者关注。

  去年12月,湖北毅兴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8月,湖北三峰透平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双剑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二批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8月,三峰透平入选全省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系随州首家;近日,湖北金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甘薯种植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8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等级创历年之最。
  短短时间内,广水一批企业站上行业巅峰。这不是偶然。
  胸怀影响思路,视界决定格局。广水市坚持工业兴市主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朝着高端化、创新化、前沿化方向发展,促进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2017年,该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工业上缴税收2.46亿元,同比增长19.7%;新增规模企业20家,达202家。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擦亮‘中国风机名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风机制造、智能装备、绿色能源三大特色产业增长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表示。

    绿色·智能·高端:转型升级,建设产业增长极
  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是广水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传统产业勃发生机。
  三峰透平是广水风机产业的领头羊,近几年发展迅猛,规模、实力跃升至全国第五、全省第一,今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
  “风机制造属传统产业,一度同质化严重。我们从2012年开始着手转型升级,瞄准未来环保产业的需求热点,实施差异化发展,研发更高效节能的新型风机,占领市场先机!”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涛一语道出公司快速发展的秘诀。
  国内最大型号硫酸风机在三峰透平下线,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地铁风机顺应轨道交通发展,先后杀入武汉、贵阳、成都、深圳、郑州等地铁市场,订单突破亿元;MVR蒸汽压缩风机用于污水处理行业,可降低成本30%;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用于空气污染防治,与环保产业政策吻合。该公司连续三年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新上设备全部数控化,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达50%。
  三峰透平以转型推动升级,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该公司新产品订单占比达六七成,且全部拥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
  “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广水市引导各家风机企业避免恶性竞争,练就十八般武艺,深耕细分市场。双剑风机研发的高端压缩机,单台价值达1000万元以上,研发的高温风机,能适应350℃以上的高温环境,研发的脱硫脱酸风机,产品走俏市场;微特风机研发的潜艇专用风机,成为军工定点生产产品……
  近年来,广水风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各类新型风机俏销全国,占全国市场份额达12%。广水“中国风机名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
  “加工精度动辄达到头发丝的10%甚至1%。”这是毅兴智能高端数控机床的“绝活”。
  练就这项“绝活”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过程。5年前,毅兴智能还只能从事低端生产,先进设备要靠进口。“机床为‘工业之母’,其加工的复杂度、精度、效率直接决定一国的制造水平。”毅兴智能董事长聂仁豪坦言,“数控机床以前被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垄断,我们以‘振兴民族智能装备工业,制造世界一流精密机床’为己任,朝着世界装备制造领域领导者的梦想不断前行。”
  该公司投资5.2亿元打造智能化工厂,实现“机器换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目前,该公司17个车间已有13个全面实现智能化。2017年,该公司云智造项目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对接《中国制造2025》,毅兴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设备等新兴产业让人眼前一亮。今年,总投资5亿元的广益通讯滤波器项目花落广水。至此,该公司已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跻身全省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库,正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后来居上。
  广水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优先方向。实施重资产招商,收购原德润锂电池厂房,创建深圳(广水)锂电池产业园,先后引进投资1.5亿元的力硕电源、投资1.2亿元的万凯利新能源等9家企业落户,今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广水古称“永阳”,风光资源充沛。捕风逐日,“向天”要电。广水吸引华润、国电、中广核、丰华等能源巨头抢滩聚集,风电、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广水已有5个项目并网发电,还有12个项目在建,已实现投资60多亿元,预计两年内新能源投资可达100亿元、装机总量可达100万千瓦。

    聚才·聚智·聚创: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竞争力。
  广水曾多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始终是该市的发展战略。
  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市校合作掀开新篇章,广水市政府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等5所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悦、大自然等18家企事业单位与华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18项具体合作的子项目。广净催化剂、大洋塑胶、三峰透平、永阳防水、金悦食品、大自然食品等6家企业相继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三峰透平、大自然建立了博士后基地。全市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延伸产业创新链,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该市风机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和培养。近几年,该市风机行业共开展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30余项新技术、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5个、省中小企业创新奖2个、技术发明奖1个、科技进步奖7个。环保型、节能型风机研制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高原二氧化硫系列风机、耐高温风机材料填补国内空白,HTD化铁炉离心鼓风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矿用风机获国家安全标志认证,两级二氧化硫低速高压风机技术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走出去,引进来。”毅兴智能紧盯市场“风向标”,从德国、日本引进国际先进的数控智能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先后研发出走心机、排刀机、卧式加工中心等系列高端产品。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先后获国家专利5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重点技术研究中心。永阳材料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在武汉成立绿色建材中心,完成了“水性地坪漆”和“耐盐碱(酸)防水卷材”两大科研项目,部分填补了国内高端防水领域空白。
  以湖北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为契机,企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大洋塑胶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抓住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投资亿元新上市政工程管道项目,产品一上市就迅速占领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市场。宏达脚轮进军铁路市场,与高铁知名供应商合作研发的“隧道接触网预埋槽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继中标银西线、郑万线等建设项目。广彩公司瞄准环保绿色包装市场,投入1亿多元进行绿色与数字印刷项目升级,产品印刷精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新打开广东、江苏等地市场。强海制鞋不断吸收国外最新的设计理念,对设备进行整体换代升级,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远销 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一直超排到6个月以上。仅2017年,该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4个,完成投资37.5亿元。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引擎”,广水引导企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三峰透平把高端科技人才作为企业的生命,不惜重金引进行业顶尖人才,从总工程师到企业高管,再到技术人员,形成了梯级研发团队,成立机械研究所和研发中心,负责产品的自主研发。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员工的五分之一,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4-5%。
  向高端科技资源要效益,创新驱动迸发出澎湃动力。据双剑公司有关分责人介绍,自2012年以来,公司先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20多项,增加销售收入5亿多元。目前,该市获评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北省著名商标26件,工业新产品技术获得国家专利43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6件。

    开放·融入·担当:筑巢引凤,夯实赶超大底盘
  “必须跳出县域抓县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谋求县域经济跨越赶超。”广水市市长田涛提出。
  以“第一力度”推进“一号工程”,为经济转型升级储备不竭动能。
  实施多主体招商。各层级领导干部挂帅招商;组建4个招商分局,充实成立10个招商专班;社会人士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开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武汉等地广水商会、同乡会积极发挥桥头堡作用,凝聚“在外广水人”的合力,以情招商、回报家乡。
  瞄准地域精准招商。放眼大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持续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大企业、好项目,做活做足“无中生有”文章。总投资12亿元的导航技术军民融合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的湖北华杰智能环卫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科逸住宅整体卫浴项目相继落户。
  推动产业链招商。立足既有产业优势,着力引进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项目,不断延伸加粗产业链条,补短板、优结构,培育产业集群。锂电池产业园先后聚集关联企业9家;纺织服装产业新引进企业5家,总数达到8家;5个家居建材项目先后落户,进一步壮大了新型建材产业实力。
  注重高质效招商。坚决摒弃“黑色GDP”,严把招商环保准入关。今年以来,该市先后否决热镀锌、精细化工等15个污染项目。
  近五年,该市累计引进到位资金300多亿元,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60余个。
  拆掉思想围墙,迎来八面来风。该市积极对接国家发展大战略,融入区域经济大分工,不断扩大“朋友圈”,拓展发展新空间。
  没有条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边缘化”危险转换成“节点”优势。挤进武汉城市圈,编写5个专项规划,策划百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编制《广水市建设大别山发展规划》,策划300多个重大项目;策应河南“金鸡复鸣”计划,加快筹建武胜关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以大洪山旅游为依托,加快徐家河、三潭两家4A景区创建步伐,打造鄂西生态圈旅游新亮点;推动郝店、吴店、蔡河三镇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参与中国第四增长极建设。
  壮工业,强实体,有担当。去年7月,该市出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从金融支持、降低成本、培植后劲、优化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实施“一企一策”。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市级领导“一驻六挂”制度,驻点帮扶。每年选择一批重点企业,摸清实情,找准症结,“一企一策”解决难题。
  推进“成长工程”。挑选30家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进行培育,使这些企业的产值、利润增幅均在20%以上。
  打通融资瓶颈。用好用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发放免息专项资金2.8亿元,其中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的资金占比70%。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设立企业续贷周转金,为17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2.6亿元,新增工业贷款过3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全市收费项目由198项减少到82项。提速“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12个核心部门纳入平台,实现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实施大帮办,对重点项目推行项目秘书、公安民警等“六位一体”服务护航机制。
  今年3月,该市拿出500多万元,重奖推进企业“成长工程”有功之臣、争创名牌产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企业、引进外资和出口企业,为实体经济鼓劲加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