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我市多部门强化监管全面护航“禁捕退捕”
  • 发布日期:2022-07-0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自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农业(渔政)、市场、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同步建设保护区水上执法船、陆上执法车、空中无人机、天网摄像头、群众供线索的“水陆空网线”五位一体新监管模式,对各类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切实巩固禁捕退捕质效。
  天网工程织密禁捕防御网。十年禁渔,科学支撑。为充分发挥高科技在禁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我市投入近200万元,在四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可视化监控摄像头16个,借助雷达监测、视频监控、激光补光及红外技术、无人机等设备的配合运用,破解了渔政执法面临的水域面积大、异常天气多、防护人手相对不足等难题,实现禁渔水域24小时远程监控。
  网格体系筑牢禁捕坚实屏障。我市充分依托现有河长制管理体系和监管力量,以县为单位,出台禁捕水域“岸线长”责任制网格化管理方案,并在保护区周边树立网格化管理牌公示牌15块,公示各乡镇、村监管水域范围、镇(村)“岸线长”主要负责人及监督举报电话。各“岸线长”动员群众参与禁渔工作,开展禁渔宣传、巡河巡库、核实举报信息等日常工作,筑牢了禁捕水域坚实屏障。
  护渔员坚守禁捕“最后一公里”。我市在四个保护区设立禁捕监管分站,由渔政执法人员24小时值守。同时聘请12名高素质的护渔员,配齐执法装备、抓好岗位培训,全方位加强护渔队伍管理,切实解决禁渔令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融合、专兼职协同的禁渔工作新格局。
  联合执法巩固禁捕退捕成效。我市紧盯“捕运销”全环节,加大串并案力度,严厉打击团伙化、职业化、网络化涉渔违法犯罪,发现一起,从重从快处置一起。各地渔政执法人员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配合,对各类非法捕捞、售卖、食用保护区水产品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实现从“水面”到“餐桌”的全链条、闭环式监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