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古村“复活”泛涟漪
  • 发布时间:2019-09-18 00:0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村寨依山而建,青石砖墙爬满青苔,从村寨南门进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房屋,雕梁画栋,青砖碧瓦,上马石、门当、石槽、碾子、石磙、古井随处可见。这是日前记者在随县草店镇三道河村柯家寨看到的景象。
  据柯家寨现存古碑考证,早在明朝崇祯年间,柯氏始祖尚德公,因流寇作乱,携家远逊,来到随北。至柯氏五世祖英特在三道河南乡(即现在的柯家寨)建房定居,后来柯氏家族在此逐渐兴旺发达,并广置田园,修造房屋,柯氏村落逐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光绪三年,为防止寇盗,柯氏家族又捐资修建了寨墙,至此柯家寨整体布局已基本形成。自柯家始祖来到随北至柯家寨全部形成,前后经历了200余年,距今约有400余年的历史。目前柯家寨房屋为清代建筑风格,所保存下来的房屋基本完好,村落整体布局依然清晰可见。“据专家考证,此村落是目前我市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草店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的深入,我市各级政府对传统村落柯家寨的保护力度空前,2018年将其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古村落。今年,三道河村更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了对柯家寨古村落的环境整治,不仅定期打扫村落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垃圾,还对村前小河进行清理疏通,使村落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昔日荒凉的古村落再现生机。
  要“秀外”,更要“慧中”。在注重保护好古村落外观的同时,该村在古村落内涵的深挖上狠下功夫,目前柯家寨一直保留着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头和尚戏柳翠》和打锣鼓的一种《打教头》,一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子》。“为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至失传,村委会专门添置了服装、道具,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在春节、正月十五等传统节日进行表演。”柯家传人、三道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柯红星介绍,“我们还鼓励乡贤人士童秀龙收集当地各种农具,在柯家寨古村落附近办起了农耕博物馆,进一步增添柯家寨古村文化底蕴。”
  古村落“复活”,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2017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来此拍摄了关于柯家寨古村落的专题片,古村柯家寨由此登上了央视。曾经荒凉冷清的村落人气渐旺,来柯家寨探访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每逢节假日,一天为游客讲解数场。”柯红星说,自柯家寨被世人所识,游客越来越多,他就成了柯家寨的义务讲解员,为游客义务讲解柯家寨的历史、传说及建筑奥秘。
  目前,在草店镇形成了“访古柯家寨,筑梦石头记,祈福观音寺,品茶车云山,登高千佛塔,极目风车群,赏花芍药园,探幽佛祖洞”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而乡村旅游的升温,让乡村农家乐和民宿也悄然兴起。“仅柯家寨附近,三道河本村就有6家农家餐馆,2处民宿。”三道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运良说,“香菇、茶叶、土鸡蛋、葛粉、野樱桃等特色农产品,村民在家门口不用吆喝就能售出。收入增加,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更加增添了对传统古村落保护的意识和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