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
  • 发布时间:2023-09-25 09:3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县引导农业企业延伸壮大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并行发展;广水市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活教育“一池春水”;曾都区将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镇街,实现政务服务“到门口”、便民事项“就近办”……如今,城乡融合、产业兴旺、服务均衡的大美画卷正在随州加速展开。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上下联动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以争先精神推动实现县域创强和镇域崛起的双向赋能。
    打造“功能齐备、协调均衡”的强县工程示范,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路径,是随州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以四化同步发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也是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以功能完善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统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提升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针对县城建设品质不高,我市提出坚持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彰显县城特色,优化开发方式,推进高新区和主城区深度融合、曾都区和随县一体发展、随县广水市曾都区协同并进,统筹建设“重点城市化发展区”“工业绿色转型优化区”“特色农业重点区”“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区”,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三产融合’共同发力,努力将县域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才能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培育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鄂北粮仓。紧盯“农业+”“+农业”,着力培育“电商+”“旅游+”“生态+”“工业+”等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前有优质原料基地、后有健全加工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体系。
    针对龙头不强、品牌不响,我市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培育工程,深化“三品一标”建设,深耕“美食四宝”文化,提升“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以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以内外循环串起供应链、以农商协同稳固利益链,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
    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我市从优化政务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优化生产服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发力,书写“尽快缩小城乡差距”的随州答卷。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我市聚焦提升便捷性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梳理群众办理的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市县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实现“就近快办”“高效简办”。聚焦提升均衡性优化公共服务,以集成打造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为牵引,努力办好医教保业水路信“民生保障七大事”,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县内优化,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聚焦提升精准性优化生产服务,坚持县建龙头、镇为主体、村有触角,全覆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重点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申报全国规范化试点。聚焦提升幸福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管体系,推进城乡路网一体化规划、供水一体化改革、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冷链流通一体化优化。
    采访中各县(市、区)均表示,将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