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之乡”如何“破壳重生”? ——随县柳林镇谋划振兴板栗产业观察
  • 发布时间:2022-10-01 09:42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九月正是板栗采摘的季节。记者来到随县柳林镇,驱车行驶在大堰角、金桥村的20公里板栗走廊上,只见沿路两边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满是板栗树。成熟的板栗撑开毛茸茸的外壳,露出油亮通红的“脑袋”,十分惹人喜爱。农人们在板栗林间穿梭,用竹竿敲打板栗的声音响彻山间,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柳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蔡钧正带领镇政府工作人员沿线踏勘“板栗驿站”选址。他说:“我们计划在板栗走廊建设四个‘板栗驿站’,发展板栗观光旅游、采摘、展销等项目。”此举迈开了柳林镇振兴壮大板栗产业的第一步。
  板栗自古就是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柳林镇山场资源丰富,地形平缓土质肥沃,具有发展板栗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20多年前,该镇对全镇荒山进行了综合开发治理,大力发展板栗栽植。高峰时期,柳林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3000多农户从事板栗种植,形成20公里的板栗长廊,是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全镇几乎村村组组都有板栗树,年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小小板栗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在大堰角村板栗种植基地,成熟的栗包挂满枝头,有的鹅黄,有的嫩绿,有的早已经张开了嘴巴,露出了一枚枚饱满的果实。基地的主人贺加云和妻子正忙着采收板栗,他们先用竹竿将栗包打下来,然后一手提篮,一手拿竹钳,将栗包捡入篮中,院子里的栗包堆成了小山。
  贺加云从1998年开始种植板栗,40多亩基地有1000多棵板栗树。种植板栗20多年,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板栗剪枝、防虫、嫁接等技术。“目前我的板栗主要是改良品种‘随州油栗’,去年产量2万多斤,收入8万多元。今年由于高温干旱,板栗减产近一半,销售均价每斤4元左右,预计收入也会减半。”贺加云说,“板栗鲜果不容易保存,时间稍久容易变干变质甚至生虫,商贩也因此压低收购价格。希望镇上能够建设一座冷库,帮助我们解决板栗保存问题,让板栗能延长销售时间,卖出个好价钱。”
  柳林集镇的板栗经销大户张运强也谈到冷库的建设。他长年从事板栗批发经销,并因此发家致富。他说,板栗种在山坡上,不占田地,管理也不难,是个富民的好产业。今年他已经收购了1000多吨板栗,还不到往年的一半,每天装车发往长沙批发市场。“板栗在市场上不愁销,主要是板栗大量上市,保鲜保质存在问题。”为此,他自己投资建设了一座容量50吨的冷库。“新鲜板栗易变干变质,需在零下2度左右的环境存放,要满足全镇板栗保存,镇上需要一个容量1000吨的冷库。”张运强说。
  近几年来,相比湖北麻城、罗田板栗和河北迁西板栗的声名鹊起,随县柳林板栗稍显落寞。蔡钧分析说:“主要原因是,这些年人工采摘成本和生产资料在不断上涨,品种缺乏更新,而板栗价格一直徘徊不前,导致种植板栗的比较效益下滑,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板栗出现减产。”今年叠加旱情,预计柳林全镇板栗产量在1万吨左右,不到高峰期产量的一半。
  如何振兴柳林板栗产业,使之重现昔日辉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柳林镇决定从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进行品种改良。柳林镇目前除少部分“随州油栗”外,大部分仍是“大红袍”板栗——结果多、果粒大、产量高,但用来做炒板栗,口感相对稍差。目前,该镇正计划与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合作,优化板栗品种,加强技术指导,让柳林板栗提质增量,走上全国各大城市街头的炒板栗摊。
  ——建设千吨冷库。该镇计划招商引资建设1000吨库容的冷库,解决板栗大量上市的保鲜保质问题,采取租赁或出售等方式供农户或经销大户使用。
  ——打造板栗品牌。积极向上申报注册“柳林板栗”集体商标,争取成为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擦亮柳林“板栗之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兴建板栗驿站。发展观光旅游业,通过建设板栗驿站,吸引游客来欣赏栗树花开的美景,体验采摘和品尝板栗美食的喜悦,同时也可为农户解决板栗采摘和销售问题。
  ——发展板栗深加工。规划建设板栗深加工产业园,开发板栗即食小吃、板栗酒、板栗粉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板栗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和关键。蔡钧说:“我们将在推进板栗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科技化方面下功夫,围绕‘三产’融合,大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振兴壮大板栗产业,让更多农民分享板栗产业发展的收益。”
  我们期待,柳林板栗早日“破壳重生”、重现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