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河镇南界村—— 羊肚菌成致富“主力军”
  • 发布时间:2024-02-29 09:17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近日,走进广水市蔡河镇南界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成排的黑色大棚有序分布。拨开棚帘,放眼望去,一块块营养包错落有致地躺在菌垄上。
  “这些营养包都是我们自制的,里面有小麦、玉米等菌丝种植所需的营养物质。”蔡河镇南界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满星说。
  羊肚菌是一种食药兼用菌,菌盖表面凹凸成蜂窝状,形似翻开的羊肚(胃)而得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王”。
  南界村地处广水市北部,桐柏山南麓,与河南省信阳市相交,210省道穿境而过,从淮河发源的小河流经村庄,气候阴凉湿润、流水干净清澈、土壤含沙量高,十分适宜羊肚菌种植。
  2022年,被南界村良好的资源优势吸引,从事食用菌行业5年的郑洁找到村里,流转1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
  村里落户了新产业,陈满星常去基地转悠,了解种植情况。“鲜羊肚菌卖到五六十元一斤,商家上门收购还供不应求。”陈满星眼馋不已。
  彼时,南界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不久,发展了西瓜、土豆种植。“播种和收获期,一天到晚在田里,两手泥土一脚泥,收益还远不及羊肚菌。”南界村党支部书记李承松决定尝试种植羊肚菌。
  说干就干。2023年9月,南界村合作公司正式与郑洁签订种植合作协议,流转12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我们出技术、找销路,村里提供土地、人力资源。”郑洁说。翻晒土地、搭建大棚、整理菌床、安苗下菌……短短3个月,78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拔地而起。
  2023年12月,进行大棚巡护的郑洁发现土块上有成片蠕动的小白虫,仔细一看,小白虫似乎在啃食菌苗。她立刻取样,将样品邮寄到四川省农科院,经检测,确认为螨虫。
  “原始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多用鸡粪肥,土壤偏酸性,近期天气变暖,易滋生虫害。”郑洁分析,她尝试改用偏碱性肥料,配合使用适量生态杀螨药,伴随天气降温,一周左右,虫害消失。
  有了上次的经验,为更加精细“呵护”羊肚菌,李承松带领村干部深入学习土壤处理、田间管理等专业知识。“棚内放置了测试仪,以实时监测氧气含量、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等。我们根据数据,及时给大棚通风透气,增光喷水。”陈满星俨然成为行家里手。
  产业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50多岁的村民雷光清在基地负责下种、点苗、盖膜等日常工作,月收入2500多元。70多岁的杨诗清是基地的看护工,每天负责观察大棚温湿度、菌丝长势等,“活很轻松,一个月有1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杨诗清笑着说。
  “羊肚菌生长周期短,预计4月集中采摘。”郑洁介绍,此前种植的羊肚菌主要销往四川和沿海城市,等申请到了质检报告,这批羊肚菌预计出口国外。
  为避免羊肚菌集中上市积压,李承松计划购置两套烘干设备,将羊肚菌烘干,实现错峰销售。“烘干后的羊肚菌‘身价’翻了十倍,售价达五六百元一斤,储存期更长了。”指着不远处的厂房,李承松喜滋滋地说,“设备回来了就放在大棚旁,边采摘边烘干。”
  截至目前,南界村合作公司已支付羊肚菌种植劳务工资40多万元,预计收获4万公斤羊肚菌,利润可达2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