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驻村帮扶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 发布时间:2023-03-08 09:3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挖坑、装架、扶苗、培土、剪枝……近日,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的猕猴桃基地里,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正与村干部、村里的能工巧匠一道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工作,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市委办、市发改委、市电信公司驻九口堰村工作队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从“实”字着手,科学谋划村级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拓宽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年来,九口堰村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生态林果产业。去年,该村的猕猴桃基地迎来了大丰收,年产量达到了2万多斤,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为了让林果产业更好地增产增收,驻村工作队主动与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对接联系,引进新的猕猴桃品种,目前猕猴桃基地部分片区已经完成新品种嫁接。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驻村工作队除了日常出门跑市场、增销量,今年还计划利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帮助村集体销售猕猴桃。“目前,我们已与本地电商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制定了宣传销售方案,今年10月果实成熟后就启动电商销售。”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卢潮发说。
  除了猕猴桃基地,九口堰村还种植了20亩泉水柑。去年降雨量少,且地势高处引流不便,严重影响了泉水柑的正常生长。驻村工作队走访发现,泉水柑基地附近30多户村民因干旱,自家水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涸,生活用水都存在困难。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市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积极与市水务集团沟通协调。在多方努力下,市发改委和水务集团及时为村里送来了亟需的供水管道等设施。如今,新铺设的供水管道不仅通到了泉水柑基地,也通到了附近村民的家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自驻村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九口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听取群众发展意愿,谋划产业项目,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洛阳镇境内拥有数量庞大的银杏树群落,秋天大量的银杏果烂在地里,不仅造成浪费,产生的腐烂气味对群众生活也造成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现在洛阳镇产出的银杏果每年约有200吨,但是大量废弃,无人收购。”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队员马国良在了解情况后,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成功对接江苏省徐州市一家主要从事银杏果加工的企业。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由洛阳镇、九口堰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成的考察团于2月9日至10日远赴徐州考察。
  经过洽谈,该公司与九口堰村乡村合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每年按照市价收购银杏果200吨。该合作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并且可带动4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谈及驻村工作队,九口堰村的村民们赞不绝口。“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九口堰村党支部书记代道明乐呵呵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