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多元服务助力群众依法维权 ——我市探索“法治+信访”融合模式化解纠纷
  • 发布日期:2025-05-0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黄振忠

近年来,随着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加快,我市创新“购买法律顾问为信访群众维权”机制,推行“律师驻信访大厅值班”“定点+定时”机制,通过“真心驻点接访、精准法治宣传、深度参与化解”三措并举,为群众搭建起“家门口的法律驿站”,走出一条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的法治路径。
   真心驻点接访,架起法治“连心桥”
  “以前觉得信访就是‘找政府哭闹’,现在有律师帮着分析,心里透亮多了!”回忆起上个月的咨询经历,村民王大姐感慨地说。她因邻里宅基地纠纷多次上访,在律师的引导下,最终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了问题。
  作为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头堡”,信访接待场所曾面临“专业法律力量不足、群众信任度不高”的困境。自2020年起,我市以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1家律所,选派2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律师组成律师服务团队,按“轮班制”参与服务,实行“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候驻点+重大信访事项随时介入”机制。律师们“坐堂”与信访干部同办公、同接访,用专业视角为群众“把脉问诊”。
  驻点律师的首要任务是“听诉求、析法理、导途径”。面对情绪激动的信访人,他们始终保持中立客观,先耐心倾听、共情安抚,再从法律层面分析诉求的合法性。对符合法定程序的,明确告知诉讼、仲裁等维权渠道;对缺乏事实依据的,结合案例释明法律后果;对涉及行政机关的,协助梳理证据、指导申请信息公开。据统计,2024年以来,法律顾问团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200余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2份,引导27起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信访事项“法治导入率”提升30%。
  “律师驻点不单是‘坐堂问诊’,更要主动‘上门出诊’。”市信访局负责人介绍,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或需要现场调查情况的,法律顾问团定期随同信访干部开展“信访法律服务进镇(街道)、村(社区)”活动,累计现场提供法律咨询187次,帮助26名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这种“零距离”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律看得见、摸得着”,逐渐从“找政府”转向“找法律”。
   精准普法宣传,培育依法维权“新生态”
  “遇到劳动纠纷别着急,请收集好劳动合同和工资流水,先申请劳动仲裁……”在市信访局组织的“法治课堂”上,驻点律师结合真实案例,向10余名信访群众讲解维权流程。讲台下,不少群众拿出手机“记录”维权要点和要领。
  针对信访群众普遍存在的“信访程序优先”“信上不信下”等认知误区,法律顾问团将普法宣传作为“破题关键”,打造“滴灌式”法治教育体系。一方面,围绕征地拆迁、房屋买卖、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经济纠纷等高频信访领域,发放《仲裁规则》《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引》等手册,让群众“维权有图可依”;另一方面,创新“以案释法”模式,选取10起典型信访案件,制作成展板、动漫短片、普法漫画,在信访大厅摆放或利用电子屏循环播放,用“身边事”讲透“天下理”。
  “以前觉得打官司‘费时费力’,现在知道有免费的法律援助,还有律师帮忙写诉状,心里有底了。”曾因企业不交养老保险而多次上访的工人老周,在参加完律师组织的“劳动权益保护”专题讲座后,果断申请劳动仲裁,最终弥补回“应有的保障”。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访群众“依法逐级走访率”从65%提升至72%,“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占比”下降17%,法治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深度参与化解,构建矛盾纠纷“终点站”
  “感谢律师帮我们找出关键证据,不然这起拖了5年的信访案还不知道要拖多久呢!”在市信访局调解室,信访人赵先生与某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后,紧紧握住值班律师的手。这起因安全设施不到位引发的积案,正是通过法律顾问“全过程介入”得以化解。
  对于久拖未决的复杂信访案件,法律顾问室发挥“第三方中立优势”,化身矛盾化解的“润滑剂”。他们不仅协助信访部门调查取证、梳理法律关系,更以“独立视角”提出解决方案。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案件,推动引入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多元机制;对确属“法度之内”的合理诉求,通过发送律师函、协助提起诉讼等方式,倒逼责任主体依法履职。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团协助参与化解信访积案9件。
  “律师参与信访化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尺子丈量是非曲直。”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一案一专班”“法律意见书双签制”等机制,确保化解方案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群众合理期待。今年以来,我市信访事项“实体化解率”从58%提升至76%,“满意度”达91%,法律顾问成为信访工作的“法治智囊”。
  下一步,我市将深化“法治+信访”模式,推动综治中心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度融合,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