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2011-02-17
  • 信息来源:
  • 编辑:admin
  • 审核: 黄振忠



市长 刘晓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完成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好保持了超过年初预期、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一超两高”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财政总收入21.96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3亿元、增长25.5%。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支柱产业加速扩张,汽车机械产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26.8%。中国恒天、湖北三环、厦门重工等一批大企业相继落户;齐星公司、全力铸造、华龙车灯、茂鑫胶带等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扩张,齐星公司实现车身产量6.45万台、同比增长1倍多,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60%,投资13亿元、历时2年多建设的多晶硅项目顺利投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省政府签署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合作协议,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专汽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风机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食品工业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亿元企业和新增规模企业双双突破100家,净增规模企业52家。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建成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9家公司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生产战胜洪灾、旱灾和虫灾的侵袭,连续8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55.7万吨,增产5.7万吨。特色产业板块继续扩大,油茶达到10万亩,培植了2个万亩镇、24个千亩村;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大洪山牌香菇、集蜂堂牌蜂蜜荣获全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曾都区的农业加工园区被列入省重点支持园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完成5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长岗镇、吉祥寺村分别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称号。随南、广水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加快建设,村庄整治成效明显。
    ——文化旅游实现突破。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西圈”门户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2010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故里景区跻身鄂西十大旅游景区之列。投资13亿元,开工文化旅游项目75个,炎帝故里核心景区、玉龙温泉二期等工程顺利完成,大洪山慈恩寺、玉龙漂流等项目抓紧实施;重点景区、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7%。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新建了一批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浙江银泰集团与新世纪购物中心的战略重组顺利完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0%。深入开展农资、成品油、烟草、食品药品等专业市场整顿,市民消费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发展稳定大局。随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强劲态势,“一区四园”加快推进,新县城建设全面启动;广水市三大百亿园区初具规模,华鑫冶炼、西门电机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竣工投产,工业税收除烟厂之外首次突破亿元;曾都区实施百日攻坚,推进二次创业,工业和投资增幅均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后劲得到提升。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36.5%。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波导大桥如期建成,新建通村公路661公里,西气东输二线随州段即将通气,麻竹高速随州东段建设快速推进,随信铁路、麻竹高速随州西段、十岗至厉山一级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园区承载力得到增强。市开发区先后完成城东工业园 “七通一平”、华裕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316国道城区段包装改造如期竣工;新引进企业22家,完成投资23亿元。在全省144个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中,市开发区居第5位、曾都开发区居第27位,同时受到省政府表彰。金融瓶颈制约有效缓解。加强政企、银企对接,省市金融机构对我市授信340亿元,创历史新高。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72.5亿元,比年初增加48.44亿元,增长39%,增幅居全省第一。我市被省政府授予A级金融信用市州,综合考核全省第一。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构筑城东新区路网,青年东路、新火车站站前大道和编钟大道投入使用;城南新区神农大道延伸、迎宾大道和炎帝大道改造全面完成;老城区氵厥水西大堤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改造背街小巷57条,硬化维修道路2.7万平方米。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强制性拆除违法建设1万多平方米;着力整治出门出窗占道经营,积极解决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启动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打造了洪山、洛阳、武胜关等一批特色集镇,村镇面貌不断改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多途径扩大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28个,实际利用内联资金61亿元,同比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9%。大力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4家,外贸备案企业新增30多家,全年出口达到7.2亿美元,总量跃居全省中等城市第二位。圆满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79元,同比增加822元、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0元,同比增加1819元、增长13.5%。统筹做好重点对象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培训农村劳动力1.64万人,转移就业3.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发放个人创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36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2600多家、日均增加35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保险新增扩面3.2万人,曾都区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面启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及支付限额都大幅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7%。住房公积金新增归集1.45亿元,同比增长47%;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639万元,同比增长168%。投入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整合社会资金1500多万元,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3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按计划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驻村扶贫活动深入开展,完成1万多农村人口的脱贫目标。救灾救济及时有效,共恢复重建因灾倒损民房6700多户、1.6万间。在全省率先完成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任务,受到移民称赞、省政府表彰。突出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498户,建成廉租住房786套,提供公共租赁房680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年初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广大群众关心的一些急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质量继续提高,曾都区、随县跻身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县,随州职院、市技师学院双双被授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统筹抓好医疗卫生工作,曾都区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改革进展顺利,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投资9000多万元,高标准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广水市疾病预防控制经验在全国推广;重大传染病和疫情防控切实有效,成功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第三次文物普查有序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得到加强;新建和改造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62家农家书屋和60处农民健身工程,完成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3%,农村免费放映电影1万多场次;积极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通过省级验收;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顺利。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随州”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五五”普法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建成市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开通书记、市长专线电话,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供水、供电、通讯、无线电管理和气象工作得到加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防空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迈出新步伐,创建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通过考评验收。对台交流合作出现新局面。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继续较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56件、政协提案137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三评两查”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初步建成行政服务网络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招投标综合监管“五统一”体系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和总结五年的发展历程,事实表明: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7.5%,2010年是“十五”末的2倍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特色工业、板块农业加快壮大,工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成功摘取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香菇之乡等金字招牌。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五年累计达到814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4倍多。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98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82家。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3公里、通村公路5100公里。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城南、城东新区拉开框架,白云湖水库、滨湖风光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新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升。新老城区互通格局初步形成。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荣获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成功举办两届炎帝故里寻根节和首届编钟文化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阔步前进的五年。大部制改革、四项制度和供销社建设等多项工作创造了随州特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到位内联资金2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3亿美元;坚持不懈地开拓国际市场,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年均增长38%,累计出口18.8亿美元,随州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大市。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随州职院建设初具规模并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五年累计实施61件重大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城乡居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一业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社会事业欠账仍然较多,推进和谐随州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0年及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随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随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随州发展的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自身发展的压力较大,而且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以跨越式发展的方式来加以推进。实现随州跨越式发展,既是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既是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是政府自我加压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追求。
    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努力把随州建设成为“鄂西圈”的重要门户、“两圈”融合的重要结合部、全球华人谒祖圣地、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全省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建成襄十随城市群重要的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和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力争实现“两个高于”和“六个翻番”,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十一五”增长水平、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实现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围绕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推进新跨越。
    (一)全力扩大经济总量,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跨越。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致力于构筑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末,力争一二三产业之比调整为15:47:38。
    加快提升工业主导地位。突出特色发展,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培植龙头、拉长链条、打造品牌,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以专用汽车及零部件、风机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贡献突出的地方工业体系。突出创新发展,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建材、冶金、医药、包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开放发展,坚持用开放的思维抓工业,着力引进大集团、大项目,加快企业重组、联合和上市步伐,促进优势产业快速扩张。突出集聚发展,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加快开发区和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市经济开发区产值过300亿元、冲刺500亿元,曾都经济开发区产值过200亿元、广水和随县经济开发区产值过100亿元,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施“四个一批”和“一袋面”、“一袋米”、“亿只鸡”工程,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转化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扶持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巩固随州作为全省重要粮仓、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引导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做精做美炎帝故里景区、擂鼓墩编钟景区、大洪山宝珠峰核心景区和徐家河休闲度假旅游区,力争“十二五”末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会展、研发、物流、职教四大区域服务中心,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推进城市商贸业发展,加快向农村延伸步伐。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创投、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扩大村镇银行布点,实现最佳金融信用市和县市区全覆盖。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增添发展后劲上实现新跨越。坚定不移地抓投资、促增长,统筹策划、实施一批事关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3000亿元。紧扣国家产业政策,结合随州实际,重点储备、争取和实施三类项目。一是谋划一批有利于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项目。重点谋划50个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抓好食用菌精深加工,抓紧实施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力促中华农耕文明园、擂鼓墩大遗址保护等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的笼子。二是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实施麻竹高速随州西段、随信铁路、麻随铁路、月益铁路随州段和境内各干线公路等项目,将随州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每年投资不低于10亿元,用于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三是谋划一批惠民生、促和谐的生态环境、社会事业项目。重点实施府河、城市内河治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大风口风电开发、广水核电和生物质能源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500千伏变电站建设。
    (三)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拓宽发展空间,赢得发展先机。
    创新机制抓改革。围绕把随州打造成全省发展成本最低、审批事项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的城市,着力巩固和完善大部制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借力发展抓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为重点,承接沿海、对接武汉,加快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优化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方式,加强协调服务,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10个中国500强企业。
    扶持龙头抓外贸。大力扶持壮大外贸出口主体,拓展出口市场,打造出口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市出口企业发展到400家。加快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创建省级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
    (四)全力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坚持走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一主两翼、三足鼎立、多点布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确保“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加快主城区向大城市迈进步伐。以提高宜居质量为根本,以完善城市公共设施为基础,以向东和向东南发展为主,继续拉开城市骨架,将城区面积拓展到80平方公里,使随州城逐步向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大城市迈进。打造各具特色的中等规模城市。加快推进随县新县城建设,努力建成在全省县域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充满活力的新县城;支持广水城区向新区拓展,提高容纳空间和发展水平,朝着中等规模城市目标迈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力争曾都区成为全省示范区。按照人口、项目、产业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重点镇、特色镇;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示范引导、一体化推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和谐随州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以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取向,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社会和谐。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回归创业,保持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力争“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加强制度衔接上下功夫,确保社保覆盖面达到95%以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提高贫困认定标准,增加扶贫投入,每年解决1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有序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普及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初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启动“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快和谐随州建设。
三、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年、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必须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正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正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兴市主战略,正确把握今年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基于对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化学需氧量等“四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加快发展。
    上述目标是一个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我市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而提出来的。保持这样一个相当的增长速度,有利于释放现有的产能,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自加压力,自压担子,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确定更高的工作目标来保证预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争取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工业兴市主战略,加速提升竞争实力。围绕建设“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和百亿园区”的目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速扩张工业总量。
    一是扶持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于构建总量规模大、集中度高、上下游产品配套、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机遇,着力打造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湖北省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家级检测分中心。以恒天汽车、厦门重工、齐星车身、东风专汽、中国重汽等企业为龙头,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开发关键零部件,打造汽车机械产业品牌。支持三友食品、神农生态、银丰面粉等企业产品精深开发、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支柱地位。鼓励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钰马纺织、兴发纺织、澳门纺织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中成药、中药材和化工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倾力支持多晶硅上下游项目及关联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加快有机硅新材料、液晶显示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引导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及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支持广水建设中国风机名城。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重点支持 犇星化工、同星农业、泰晶科技、双剑公司等企业上市。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在建和新上项目推进力度,突出抓好5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加快化工工业园、恒天汽车工业园、奥龙专用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对上争取支持,大力实施重大技改工程,重点抓好齐星车身生产线扩能改造、全力公司制动器等50个过千万元工业技改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在开发上实行“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在功能上实现“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市开发区拉开框架,优化软硬件环境,加快华裕工业园建设,尽快形成 “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打造全市工业核心增长极。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配套完善、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
    四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配套完善推进工业兴市相关措施,深化一企一策、对口帮扶机制,选择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推进 “小进规”步伐,确保净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0家。积极对上争取科技项目,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加强创业园建设,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鼓励引导全民创业,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000家。
    五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业兴市,企业是主战场,企业家是主力军。政府将以更加开明的姿态,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解决人才引进中的个性化问题,着力培育企业领军人物。同时,也希望企业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加快引进战略合作者和高端人才,消化吸收先进成果,力争实现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技术改造的双突破,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
    (二)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按照“三化同步”和“两增同步”的要求,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是扶持壮大特色农业。按照优质、高产、安全和高效的要求,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和效益,引领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棉油的同时,突破性发展特色产业,确保食用菌增产10%以上;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高标准落实菜地最低保有量,进一步扩大马铃薯、菜豌豆、大蒜、优质桃、油茶、中草药板块面积和优质肉牛、三元猪、山羊、三黄鸡养殖规模。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对外重组和转型升级步伐,构建完整产业链条,重点培育一批“农字号”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是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技能培训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创业致富。加快完善机耕道、维修站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总结推广三里岗“农户联保”模式。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生态林等工程,让农民得到实惠。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突出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和老区片区开发。
    三是下大力夯实农业基础。抢抓国家农业基础建设重点向小农水、小水库等方面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完成氵厥水河厉山段、漂水河殷店段治理任务,推进随中和广水黑花飞灌区建设,实施50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开展国家小型水利重点县和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完成广水市国家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市建设任务。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加快推广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尽快形成辐射效应。
    四是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鼓励产业、企业向园区聚集,摒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零散式、资源浪费式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调动乡镇发展和县域发展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凡是乡镇引进项目进入市、县园区的,其经济收益、统计指标和政绩考核计入乡镇,进一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懈努力,力争曾都区尽快重返全省县域经济10强、广水市进入第一方阵、随县获得争先进位奖。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外贸增长空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备参加第六届中博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等招商活动,突出产业招商,注重以商引商,激励部门招商,鼓励全民招商,进一步提高招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引进一批中国500强和“中”字号大型企业,确保引进内联资金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在抓好招商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争取无偿资金4亿元以上。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一条龙”、“直通车”制度,为项目落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亚洲传统市场,大力开发美国、欧盟、澳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加快拓展东欧、非洲及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培育壮大出口骨干企业,尽快将多晶硅等高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着力构筑农副产品、机械产品、电子纺织产品三足鼎立的出口格局,努力实现出口8亿美元以上,进一步巩固随州外贸大市的地位。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收尾工作,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
    (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紧盯向大城市迈进的目标,拉框架、扩规模、提档次、升品位,实现“组团、互通、成片”发展。在城市建设上,主城区重点实施“十大工程”:一是道路完善配套工程。加快老城区道路改扩建,延伸汉东路,改造青年路东段;加快新城区道路完善配套,新建编钟大道北端、清河东路;启动青年路大桥和程力大桥建设。二是“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延伸白云大道风光带,形成完整的滨湖循环走廊,进一步提高绿化、美化、亮化的档次,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三是城市内河整治工程,按照“防洪、雨污分流、生态景观、休闲”的原则,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今年重点实施花溪河治理工程。四是进一步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启动望城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实施垃圾清洁填埋工程,建设城南垃圾处理场。五是启动城东新区季梁公园建设,完成人工湖和文化展示园工程,逐步完善建筑、道路和绿化景观配套建设。六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启动历史文化街改造工程,着力打造彰显随州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七是规划建设传媒中心。八是完成何店220千伏变电站主体工程。九是新建滨湖体育场,建成城区市民体育健身工程10处以上。十是建设清洁能源工程,完善城区天然气管网,新建2座加气站,基本实现城区市民和企业用上中亚优质天然气。在城市管理上,推进新一轮“三城同创”,启动并加快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城管制度,实行网格式、精细化管理,建立街道、社区、单位和市民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严格规划审批程序,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始终坚持逢违必拆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实施疏堵保畅工程,突出抓好城区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乱靠、随意横穿马路等顽症;大力发展城市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在村镇建设上,继续推进“楚天杯”创建和“百镇千村”工程,打造集镇建设新亮点;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建成一批 “宜居村庄”;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确保麻竹高速大随段年底竣工通车,麻竹西段建设、广水市中心客运站和物流中心、随县中心客运站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如期启动。
    (五)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扩大城乡消费需求。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立健全旅游强市建设推进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启动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建好重点景区景点,打造“拜炎帝始祖、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泡玉龙温泉、游灵山秀水”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资源,加快擂鼓墩景区建设,进一步擦亮“中国编钟之乡”文化品牌;持续推动大洪山整体开发,开工建设门景区项目和景区内循环路改造,推动桐柏山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三潭景区、徐家河休闲度假区和尚市桃花园景区建设,完成洛阳千年银杏谷景区配套工程。继续高规格、高标准办好炎帝故里寻根节,将其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节会品牌。广泛开展宣传促销,创作一批以炎帝、编钟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人才的培育扶持力度,抓好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商贸龙头企业扩张规模,支持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专业配送等新型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一批规范的超市和农家店。大力促进农村消费,简化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和农机购置补贴程序。积极培植城市消费热点,引导发展服装、家具、建材等专业市场,加强餐饮酒店、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大协调力度,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大力遏制投机性购房;调整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健康稳定发展房地产市场。强化价格监管职能,审慎出台政府定调价项目,努力保持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切实加强各类专业市场监管,保障市民消费安全。
    (六)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调动各地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努力保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支持工业项目、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巩固政银企战略合作成果,促进银企项目对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建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担保机构,扶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
    (七)大力发展各项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牢固树立“改善民生就是发展、就是政绩”的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教育扶贫、技术济困活动,做好政策服务、创业培训工作,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使用范围,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退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确保五项保险参保总数突破100万人次,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巩固新农保试点成果,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拓宽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强化资金监管,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努力实现应贷尽贷。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实施 “校安工程”,新建扩建6所城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定向培养技能人才,提升随州职教品牌。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实施乡镇福利院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坚决遏制违法生育,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依法依规利用土地,努力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强化招投标综合监管,启动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确保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重视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做好统计、国调、审计、司法、档案、保密、对台、史志、气象、水文、外事侨务、慈善、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等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大力开展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处以上,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新闻出版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室专项整治,大力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备好市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做好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以新一轮“双拥模范城”验收命名为契机,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退军人的安置和优抚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危机管理、应急处置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拳打击违法犯罪,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行为,坚决取缔各种传销活动。坚持严格执法、调解优先,以信访涉法涉诉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访”活动,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巩固完善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执行力建设,树立政府新形象。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理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
    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决策程序。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认真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听证、论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的体制机制,努力用优良的决策奠定可靠的执行基础。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加大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决策公开力度,积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推进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完善工作推进、协调、落实、反馈和评估制度,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和岗位绩效考评,做到程序服从效率、效率倒逼程序,加快行政提速。创新行政服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办公自动化使用范围,逐步普及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缴费。
    加强反腐倡廉,严肃政风政纪。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把反腐倡廉落实到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不事张扬、真抓实干、敢于争先的精神,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切实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
    坚持为民执政,办好十件实事。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今年我们将集中财力,继续为市民办好十件实事:(1)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以上,帮扶1000名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000个。(2)筹资1.8亿元,用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和5.8万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曾都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广水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4)启用市儿童福利院,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改造完善3个乡镇福利院;实行惠民殡葬,全部免除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特困群体的基本殡葬费用。(5)新增投资2亿元,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步伐,完成730个台区改造,惠及620个行政村、1.68万个家庭。(6)全面完善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标准完成500个点的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7)新增廉租住房680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1300户,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8)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快城区社区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主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确保今年基本完成。(9)投资5000万元,实施智能监控改造工程,完成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主城区主要道路、社区、出城口视频监控全覆盖。(10)解决农村7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先觉庙水源地保护力度,启动先觉庙供水复线改造工程,确保市民喝上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饮用水。
    各位代表,今天的随州,正处在充满活力、彰显魅力、积聚实力的重要阶段,宏伟的蓝图引领我们开拓进取,美好的未来激励我们奋力拼搏。让我们在中共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势而为,自我加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谱写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