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耀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建议”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将随州市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第二批试点城市,省政府将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工作作为2018年重点督查内容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市政府也将此项工作纳入2018年重点督查内容。目前此项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高位推动分级诊疗工作。我市从2016年底正式启动分级诊疗工作,以市政府文件相继出台了《随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随政办发〔2016〕55号)、《随州市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随政办发〔2017〕47号),市医改办、市卫计委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随州市家庭医疗签约服务实施意见》、《随州市分级诊疗惠民服务实施方案》、《随州市关于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4月中旬,市政府郑市长亲自带队,组织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卫计局相关领导同志就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了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推进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二)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初步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医联体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载体。目前全市已组建3种类型医联体,覆盖全市3个三级医院、8个二级医院、47个乡镇卫生院。一是组建医疗联合体。市中心医院与全市40家自愿参加公立医疗机构成立了随州市普爱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致力打造在医疗、教学、科研、护理、院感、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协作的互助型团体,各成员单位的体制、建制、级别、隶属关系、产权、人事关系、功能定位等不变。二是组建专科联盟。市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专科优势,牵头与全市4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妇幼专科联盟,签订了联盟协议,对联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建立专科联盟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妇幼保健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整合各类资金共298万元建成了全市远程诊疗服务平台。将市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与曾都医院、随县中医院、广水市一医院和15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专网对接联通,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目前已可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门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超声影像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标准化创建活动,达标率分别达到97%和96%,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国医堂,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目前全市已有全科医师385名,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师1.76名。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特岗津贴和大学生招聘补助项目,2017年全市有8名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享受省级特岗补助,6名新招聘的大学生一次性发放1.5万元工作补助,为基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起到一定作用。加强乡村医生培养,连续3年在全市开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是推进基层首诊的关键。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7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2.56%,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3.82%。
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市推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阻力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虽然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层面都发了文件,但大家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二是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极缺,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高,这是我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最大障碍。三是部门协作支持不够到位。我市医保杠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医保基金对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激励机制还未落实到位。
下一步,我委已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市政府的督查计划,拟于7月份,到各地各单位实地督查,逐步破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