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随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08-11 18:16
  • 信息来源: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编辑: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邢海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恳请支持工业企业疫后重振的建议,市经信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招商局、市金融工作局一起认真研究,立足当前我市工业企业疫后发展现状,主要采取了优化服务更进一步,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政策扶持更进一步,疏通企业发展经营梗阻;创新驱动更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企脱困更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营商环境更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等举措,倾力支持工业企业疫后重振、高质量发展。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服务更进一步,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弘扬“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店小二精神,多措并举服务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持续推进包保服务。在市级局面,对重点企业实行五个一包保服务(即:一名市级领导包保服务、一个部门协调服务、一名防疫专员驻企指导、一名派企联络员驻企服务、一名干警保平安),由31名市级领导包保48家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市级领导及服务专班迅速行动,到包保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疫后经营生产状况,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经信系统,开展全员下沉·驻点服务企业活动,对走访企业遇到的问题,全面收集、汇总、建档、提交、跟踪、销号,目前共收集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60多个,市经信局重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要求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限时解决,短期内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及时说明情况并上报工作进度。

二是及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密切关注随州工业发展形势,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为企业鼓与呼。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先后成立调研小组,深入随县、曾都、广水、高新区等四大区域上百家企业,对工业企业用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度调研,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就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专汽行业影响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发展举措,全力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加快推进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帮助本土企业开拓市场。随州市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地方产品地方销活动,多形式多层面召开优质地产品供需对接会议,其中大洋塑胶拿到本地多项市政工程管材订单,中标鄂北水资源工程3000万元管材订单。开展网上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随州香菇再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展播。组织企业参加中央、省里组织的一系列带货活动,品源现代香菇酱走进中央大办部委、大型央企。

四是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举措。加快推进随州汽车产业基金投资项目落地,已完成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达1.01亿元,达成意向性投资项目2个,意向投资金额6000万元。制定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基金设立方案,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以专用汽车、农副产品(香菇)、文旅、风机产业为主要投资领域,通过对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引领我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全面推广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为65家企业提供新型政银担贷款2.8亿元。发挥政府续贷周转金和政府融资增信的作用,共为30余家企业提供续贷周转金1.8亿元,为6家企业提供政府融资增信贷款2400万元。

二、政策扶持更进一步,疏通企业发展经营梗阻。为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先后出台《随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随州市关于激励回乡就业创业的十条措施》、《促进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惠及企业的政策,目前正在酝酿出台《随州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主要落实情况如下:

一是及时兑现政策奖补资金。今年年初,根据《随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随发〔20189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快成长上规模的实施意见》(随政办发〔201919号),提请市政府兑现特别贡献、突出贡献企业及企业家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五项政策奖补资金,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获得感。

二是帮助企业申报预算内资金支持。据初步统计,我市工业企业项目获国家、省级预算内资金支持5425万元,其中,我市湖北香思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30万吨小麦种植收储加工物流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无偿资金支持2225万元,广益通讯年产400万件5G通信滤波器项目和三峰透平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分别获批2020年度省预算内项目资金400万元,齐星公司基于物联网与智能化技术的汽车驾驶室研发及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获批2021年度省预算内项目资金250万元。

三是积极推荐优质技改项目。开年来,全面摸排全市优质技改项目,为企业争取国家、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今年推荐齐星、程力、常森汽车、湖北楚胜、东风马可迅、三峰透平、湖北正大、泰晶科技等51个项目申报2021年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第一批技改项目,推荐健民叶开泰、犇星新材料等4个项目申报省产业链重大项目,若全部通过审核预计可争取技改资金近亿元。

四是减税降费成效明显。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9.37亿元,其中国家出台的7批次28项政策减免税费8.93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52亿元),我市出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0.4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亿元。

五是帮助企业解读政策争取政策。先后在县、市、区举办技改政策解读会、减负政策解读会。近期帮助广彩印刷、青岛啤酒申报国家绿色工厂;帮助华鑫冶金申报废钢循环利用示范企业、钢铁行业规范企业,争取军民融合专项资金2719万元。

三、创新驱动更进一步,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生产设备智能化。近年来,我市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推进机器换人计划,着力于装备产品智能化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拳头产品智能化运用以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截至目前,齐星车身、华龙车灯、东风车轮、江南专汽、裕国菇业、允升科技、三峰透平、毅兴智能等近100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健民叶开泰国药智能制药生产线、品源现代智能制酱生产线等一批智能化项目竣工投产,随州工业发展步入智能制造时代。齐星车身、东风车轮、毅兴智能、恒天新楚风4家企业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二是推进企业发展融合化。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程力专汽成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全市民参军企业达到30多家;三峰透平从做产品向做系统、做运维服务转变,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品源现代一头连接香菇生产基地,一头牵手电商、涉足观光旅游。万企上云工程深入推进,神农云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建成5G基站1000多个,大数据产业园正在规划实施。

三是科技创新一体化。按照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战略规划,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做优综合服务平台,做强共性技术平台,做实企业研发平台,做好创新平台管理,推进创新平台由增量提质转变。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在的引才理念,大力实施炎帝人才支持计划,推进人才梯度建设。持续实施招硕引博计划,选派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落实科技人才奖励政策。依托随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设新功能人才服务中心,给予各类人才在随州落地的全方位优质保障,让更多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助企脱困更进一步,盘活更多存量资产。正确处理抓当前与谋长远的关系,尽最大努力让企业活下来、走下去。我市按照强于招商引资的力度、优于招商引资的政策深化混改嫁接,推进兼并重组,并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全市重组盘活危困企业50多家。如:中国中车城市交通重组厦工楚胜、新兴铸管重组全力机械、湖北粮油集团重组天星粮油、许继电气重组湖北三铃、福建客商重组华鑫冶金,这些企业不仅实现起死回生,而且创造新的辉煌。如湖北粮油集团重组天星粮油成立湖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从一颗谷一粒米一滴油一片药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17亿元,逆势增长1倍有余。湖北楚胜重组前年产值10.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0亿元,实现倍增。目前,正在推进恒天新楚风破产重组。

五、营商环境更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今年,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60条硬核措施,组建办公室工作专班,召开专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启动加强涉市场主体司法活动监督专项行动,市纪委监委开展小微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试点工作,市委组织部部署实施强人才支撑、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市发改委专题部署优化用能营商环境和优化信用环境两项提升行动,市经信局到各县市区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会。各部门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精神,优化随州营商环境。

一是抓好清、减、降专项行动。会同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政数据组织各地各单位全面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会同33个市直单位和5个县市区建立工作联络推进机制,制定专项行动任务清单,采取宣传发动、定期调度、集中攻坚、督办问效等方式强力推进,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抓好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市统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口切入推进,一件事一件事去办,协调推动加快建设鄂汇办随州旗舰店、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快推动一事联办”10项省定事项和12项试点事项的落地见效。

三是抓好重点改革事项的督办落实。加大督办检查、专项巡察的工作力度,运用提醒函、督办函、通报、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全省30条和全市60条措施的刚性任务。重点协调督办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应用、转供电加价专项治理、拿地即开工、惠企政策免审即享、企业开办、获得信贷等重点改革事项的落地落细,重点督促解决少数地方和单位专班不专、专人不专、推进力度不大的问题。

2021年,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加强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补血造血,落实好中央一揽子政策及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对工业企业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业经济疫后重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