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4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06-29 11:19
  • 信息来源:随州市民政局
  • 编辑:随州市民政局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冯章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建议》已收悉,经综合会办单位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意见后一并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三留守”工作主要情况

(一)健全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做好农村三留守”工作的决策部署,2018年团市委和市扶贫办联合发文,成立了随州市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工作专班,2020年市民政局报请市政府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26个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部门职责。全市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领导机制,形成了职责明确、机制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阵地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大力支持“三留守”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广水市骆店镇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随州市民政局、广水市民政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共拿出120万元支持广水市骆店镇在草店村建设高标准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

2.抓好妇女儿童服务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为妇女、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683个、儿童之家121个。各级妇联、民政部门充分挖掘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阵地功能,积极面向妇女儿童开展创业就业服务、家庭教育服务、家政信息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和帮扶救助服务等。

3.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我市现已建成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共629个。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提升100家‘医养结合、两室联建’试点服务功能,建立长效机制”列入了2020年为民十件实事,全市民政系统投入800余万元对124家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并于202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市100家提升服务功能任务,同时,还建立了常态化规范运营机制,制定了运营考核办法。建成后的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设有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日间照料服务,能较好的满足我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服务体系建设

1.规范服务工作机制。我市各级民政、妇联、团委系统将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不断推进规范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先后印发了《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方案》(随民发〔2019〕5号)《随州市留守妇女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全市民政服务对象三直达”工作的通知》(随民发〔2019〕15号)《2020年关爱农村农村“三留守”人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随民发〔2020〕4号)等重要文件,指导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截止2021年5月,全市共有登记建档农村留守儿童17718人,农村留守妇女1099人,农村留守老人 3115人,所有人员全部纳入各级民政系统管理和服务范围。

2.开展“三直达”服务。为每名农村三留守”对象确定一名关爱联系人,落实关爱职责,实现“责任直达”;在每位对象家中显眼处,张贴 “关爱联系人服务电话卡”,标明关爱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实现“联系直达”;关爱联系人通过不定期对对象开展巡访、走访,提供关爱服务,实现“服务直达”,彻底打通关爱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最后一公里”。

(四)决胜脱贫攻坚,开展真情关爱服务

1.抓好困难对象生活救助。截止2021年5月底,全市纳入城乡低保儿童8169人、妇女13916人、老人10961人,纳入特困保障儿童4人 、妇女317人、老人11842人。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农村“三留守”人员,及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2.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民政局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指导市慈善总会开展爱心募捐,有效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市慈善总会募捐并累计拨付捐赠资金3.09亿元,拨付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323.60万元,为包括农村“三留守”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提供了有力的防疫资金和物资保障。民政系统切实履行农村“三留守”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和帮扶职责,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为1550人老人、儿童发放防疫生活物资补助,共计50.4万元。市妇联争取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为随州捐赠85万元防疫资金,价值近1000万元的各类医用手套、药品、生活物资,及时发放给有需求家庭。团市委开展“同舟共济、青春偕进”关爱帮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的青少年特别行动,募集争取资金337万元实施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特别行动。

3.做好医疗、教育援助。市民政局2017年设立福彩公益助学项目,累计为全市为700余人次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资金102万元。市妇联持续推进健康扶贫行动,为全市11700名城乡妇女开展“两癌”免费筛查工作,为患两癌的贫困妇女争取两癌救助金134万元。团市委累计争取、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建成10个音乐教室和体育园地、12个“希望厨房”、11个“希望书屋”,开展“大爱随州”等教育扶贫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供资助。

    4.开展真情关爱服务。2018年-2020年,市民政系统共计出资74万元购买服务,先后开展了孤困儿童夏令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快乐成长”服务示范项目,守护行动(第一季、第二季)等8个服务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等对象提供精准帮扶,服务范围覆盖全市45个镇(办),服务对象1万余人次,取得较好服务效果。市慈善总会筹措12万元慈善资金,开展“童享阳光 困境儿童助养计划”,为75名困境儿童提供资金援助。市妇联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7期,培训825人次;开展家政服务培训3696人次,推荐贫困妇女家政就业2470人次;创建11个“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妇女1000余名。团市委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守护行动”、“希望微心愿”线上众筹等项目;实施“希望伴飞计划”等,组织984余名志愿者为全市328个“希望家园”的1.9万余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提供暑期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争取7余万元承接2019年关爱困境未成年人省级“希望伴飞”维护困难青少年权益项目。全市各级民政系统吸引老龄协会、为老服务组织、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群体,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探访、三帮四查”(即帮助做饭、帮助看病、帮助代购生活用品,查看吃、穿、住、病情况)服务。全市共组织上门探视2.02万人次、电话询问1.18万人次,开展救助帮扶、精神慰藉等1.5万人次。

(五)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丰富管理服务模式

在市民政局积极洽谈争取下,引进上海国药福芯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国药福芯在对广水市进行实地考察后,有意愿托管骆店镇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负责中心的运转和日常管理。若达成合作,国药福芯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专门从事养老产业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公司,其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的服务必将为“三留守”服务中心提供强大的物资、人力和技术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结合全市农村三留守”工作计划和人大建议提出的要求,市民政局将继续履行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牵头单位工作职责,不断推进农村“三留守”阵地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提升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质效。

(一)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积极向省民政厅汇报我市农村三留守”工作和骆店镇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争取省民政厅在政策资金、公益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骆店镇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倾斜支持。随州市民政局和广水市民政局也将从福彩公益金中统筹考虑,分批分步继续对骆店镇农村“三留守”中心项目给予支持。同时,我们将积极配合骆店镇政府和广水市民政局,依托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打造随州农村“三留守”工作亮点与特色,探索出符合随州实际的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并积极在全省、全市宣传推广。

(二)加快服务阵地建设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农村三留守”管理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谋划建设农村“三留守”服务阵地。目前,我局已将农村“三留守”服务中心、留守老人互助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社区养老院建设等项目,纳入《随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分批推进农村“三留守”人员服务阵地建设,为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打造更多坚实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社工站主要是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解决基层民政工作队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计划2021年完成1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的目标。社工站建成后,将把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等纳入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开展系列关爱服务,有效补齐基层服务管理能力不足的短板。

2.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农村三留守”兼职人员开展绩效考核和等级评估,提升工作服务质量。

3.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工作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参与农村三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鼓励相关单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三留守”服务活动,推进关爱服务纵深发展。

(四)争取人大、政府支持

对农村三留守”工作,我们将积极向人大、市政府汇报争取,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建立健全市、县政府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将农村“三留守”服务阵地建设、服务管理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推进全市农村“三留守”工作提供充足政策、资金保障。

再次感谢冯章辉代表提出的宝贵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