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农村群众喝上好水 ——市人大《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办理追踪
  • 发布时间:2020-10-20 10:5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全县16座镇级水厂和156座村级水厂,通过新建、扩建、改建集合成8座规模化水厂,实行随南、随中、随北“三片九线”供水,再由大公司统一运营管理……近日获悉,在“十四五”规划里,随县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建设大工程,实行大供水,彻底刷新全县供水格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今年的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甘军林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交办,市水利和湖泊局牵头办理。为确保该建议办理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泽富领衔督办。
  据悉,我市于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共争取中央、省农村饮水安全资金7.62亿元,建成集中饮水安全工程236处。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
  据相关标准,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4项指标构成。按此指标,除特殊的大旱之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已普遍能保证。“在保证饮水安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着力让农村群众喝上更优质的水,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用水需求。”刘泽富在督办建议办理时提出。
  保护饮用水源地,是改善水质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市依据《随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强化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守护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截至目前,全市划定 34处“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百吨千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正在推进中;所有已划定的水源地,均设置了水源地保护标志牌、拦网等。同时,多部门合力持续开展水源地拦网筑坝养鱼、畜禽规模化养殖等专项整顿,成效显著。
  水厂运营管理和送水管网升级,是影响水质的另一关键。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集中式供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34座“千吨万人”水厂,供水人口140万余人。其中,广水市建设了东、中、西线水厂6座,实现了“六库联通,城乡一体”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被水利部授予“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市”。
  “在目前尚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随县、曾都等地区,部分乡村仍需要靠联村、单村小型水厂解决饮水问题,而小水厂供水规模、净化消毒、维修养护、运营管理、经费保障等相对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探索推进“大水源配置、大水厂建设、大管网延伸”,以规模化促规范化建设。除正在推进中的随县“三片九线”供水工程,大洪山南麓水资源配置工程已上报水利部,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立足当下,目前我市已申报疫后农村饮水安全三年补短板项目资金5.49亿元,项目资金和设计正在落实;利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着手建设随县唐王水厂、曾都区两河口水厂,解决部分片区群众供水问题。着眼长远,我市已申报“十四五”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14.28亿元。
  “农村群众不但要喝上自来水,还要喝优质的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虽然还有个过程,但这个愿望一定会尽快到来,我们十分期待。”甘军林代表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