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全国两会】总书记的12个字 布局一盘大棋
  • 发布日期:2020-05-27 14:47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 李发兵

“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24日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基本方针。

  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漏洞、弱项”,到底该怎么补、怎么堵、怎么强?这12个字中,蕴含了深刻思考。

  作为较早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对此我们有深刻认识、充分自信。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疫情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怎样对待这些短板、漏洞和弱项。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注、在思考。

  战“疫”之初,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系统阐述:“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态势,总书记又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出呼吁:“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在几次地方考察中,总书记也反复提及相关问题。

  之所以不断调研剖析这个问题,总书记一语中的:“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面向未来,防范各种可能的“灰犀牛”和“黑天鹅”,必须做到“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提出“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充分表明,在总书记心目中,“补、堵、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强调的是长远性和系统性。

  这是一盘大棋。

  习近平总书记从5个方面做了谋划: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同时,从建立、健全、完善的角度,具体指明了8大机制:

同时,还肯定了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的社会风尚:

从应急响应到救治,从预防到预警,从法律法规到生活习惯……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

  当前,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也是“摆在湖北面前的紧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你们采取的措施、得到的教训,都为今后的疫情防控创造经验,这是湖北很大的一个贡献值。”言谈中抱有殷切期待。

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启键”,不是简单的“重复键”,而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步键”。

  无论是抓常态化疫情防控,还是抓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更具深远意义的成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