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网上调查报告:完善基础体育设施 提升全民健身水平 ——关于市民体育运动情况及社区体育设施的网上调查报告
  • 发布日期:2017-07-06 16:32
  • 信息来源:网站编辑部
  • 编辑:许静
  • 审核: 李发兵

    5月24日至6月24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发布“关于市民体育运动情况及社区体育设施”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我市社区小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及市民运动健身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一、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市民年龄多在50岁以下

此次参与网上调查的市民有86.67%是男性,18岁至50岁的占比86.67%,接受过专业

体育指导或训练的占比33.33%,其他均是未接受过专业体育指导或训练的市民。这说明大多数市民都是自行健身。

2.平时体育消费多为服装鞋子

参与调查的市民中,46.67%体育消费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子,20%的人购买健身器材,

13.33%的人用于场馆锻炼,还有少数市民用于购买体育彩票或观看体育比赛。

3.市民体育锻炼热情高

回答“每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时,46.67%的人选择“每天都锻炼”,40%选择“3-5”次,13.33%选择“1-2”次,没人选择“从不参与”。可见,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较高,且锻炼时间均在30分钟以上,甚至40%选择“60分钟到90分钟”。

体育运动的类型多为跑步散步,占比46.67%;乒乓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占比40%;舞蹈类占比6.67%,且66.67%的市民都喜欢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活动”。

4.小区或社区体育设施有待完善

问到“你所在的小区或社区有哪些体育设施”时,有6.9%的参与者选择了“没有体育

设施”,最多的体育设施是户外建设器材,占比34.48%;其次是篮球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分别占比20.69%、13.79%、10.34%,门球场、排球场、游泳池这类体育设施少见。然而,这些小区或社区的体育设施,有66.67%“部分损坏”,20%“基本不能用”,只有13.33%“完好”。同时86.67%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小区或社区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运动需求”。由此可见,小区或社区体育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5.小区或社区体育运动氛围有提升空间

    46.67%的调查参与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小区或社区体育运动氛围“很好”,有40%认为“不怎么样”,还有13.33%表示“没氛围”。而影响氛围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无组织指导”。因此,解决了这些问题,体育运动氛围将会进一步提升。

     

二、记者调查

我市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得怎么样?全民健身水平怎么样?记者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市、县、镇、村四级共投入约3000万元建设了463处各类户外体育健身设施;市本级投入2个多亿建设了滨湖体育运动场、体育公园等,随县投入500万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广水市投入近千万元改建体育中心,曾都区投入300万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大洪山投入近200万元建设体育活动中心;广水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了免费开放,我市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户外体育设施实现了免费开放。“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0.92平米,较“十一五”末增加0.3平米。

同时,全民健身活动日趋丰富。“十二五”时期,每年都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身气功、自行车等比赛,举办了两届中学生运动会,承办了国家级钓鱼、健身气功赛事以及鄂豫皖篮球赛事活动;先后成立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气功、自行车等12个协会,新增俱乐部28家,新增县级协会18个,发展会员3万多人。全民健身站点、晨晚练点达680个,健身气功站点130多个。另外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万余人,各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建设了市级国民体质监测队伍,年测试人数3000人,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居民比例超过90%。

对于未来五年,我市对全民健身已制定详细的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人民群众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并具有随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具体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90万人,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篮球、足球、排球、户外运动、游泳、跑步等项目的参与人数分别达到5万人、2万人、2千人、10万人、5千人、20万人。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比例达到90%。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4%以上,其中20—59岁人群体质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呈向好趋势。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全市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确保达到1.5平方米,力争达到1.8平方米。城区建有“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率达到80%。

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参加体育社会组织的锻炼人数比例占锻炼总人数的50%以上。

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提高至30%,总规模超过20亿元。

 

三、意见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全民健身水平,达到“十三五”目标?一些网友提出了建议。有的建议在城市规划时,同步进行体育设施及健身场所规划;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场馆投资,小区的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有的认为要提升健身水平,要多组织一些体育竞技比赛交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或小区活动,提供科学健身服务。有的表示,随州城区免费的体育场馆设施偏少,室内场馆多是私人收费,消费不起,政府要加大场馆投入。有的提出,现在社区小区的健身器材多是老年人使用的类型,希望多些年轻人健身的器材。另外,希望社区小区能够及时检查维护体育设施,确保使用安全。

结合调查情况和网友看法,对完善基础体育设施、提升全民健身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学习宣传《全民健身条例》、《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和《随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强化全民的健身意识,养成自觉主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是要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推动成立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绿地等场地开展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点,并逐步纳入社会组织管理范围,并创建一批示范性的全民健身点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做到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小区要有若干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组织引导单位员工或辖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引导科学健身。

三是要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方便各地居民。应加快中心城区和农村以及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兴建体育健身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户外运动基地、汽车露营基地、健身场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大力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体育活动场所,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活动场所全部对外开放。

四是要积极开展各类健身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率。组织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参与,体现城市活力、贯穿全年的市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巩固和提升随州市“一地一品”群众体育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挖掘和打造“一地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引导、支持各地和各行业、系统根据各自特点和群众需求,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和具有行业特色的健身活动。

五是要提高全民健身消费水平。充分利用随州山水人文资源,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开发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文化等产业;挖掘体育资源,以举办各种赛事为龙头,带动多种形式的体育消费;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和推广家庭参与健身消费。

                                     


 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

                                        2017年7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