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之路探访之二
  • 发布日期:2018-05-2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才。
  引才,是自主创新最紧迫的前半篇文章。
  最初的泰晶,创新靠董事长喻信东单枪匹马进行。虽然小型号的晶体做出来了,但是成本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工成本太高,占比达40%。
  当时,国内晶体行业刚刚起步,晶振制造的核心设备全部被国外掌控,没有自主研发设备,成本比国外还高。泰晶想招揽人才,但企业规模太小,招不到、也养不起像样的人才。当时招的大部分是中专、高中学历的员工,大家边学边做。
  喻信东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84级机械自动化专业。他向同学求助,先后请来5名大学同班同学,为泰晶的核心管理团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泰晶音叉晶体的各个生产车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机器设备取代了过去密集的人工,而这些设备均为泰晶自主研发。这是泰晶在行业站稳脚跟的一个杀手锏。
  设备的自主研发离不开国内知名石英晶体专家、泰晶总工程师许玉清。他正是喻信东请来的同学之一。
  2009年春节,许玉清兴奋地把喻信东等几个同学带到他家里,迫不及待地展示了一项新的成果:一个可以实现音叉晶体周波调制自动化的新方法,这将解决整个行业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属于全球首创。
  经过一年时间研发调试,泰晶投入500万制造的200台自动化周波调频机投入使用,正赶上了音叉晶体市场的复苏,迅速抢占了国内音叉市场,快速成长为国内音叉晶行业的老大,大部分型号的音叉晶体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
  喻信东经常会自豪地说,泰晶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三天一小变,几月一革新,没有止境。
  现在,周波机已经更新到了第九代。在许玉清的带领下,90%的DIP设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生产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始终保持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
  2007年7月,喻信东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一名叫王进的62岁的老技术员,从事基座研发近20年没有成功,他看中了泰晶真正重视创新,愿意到泰晶攻克基座难关,研制成功就给工资,不成功就不要工资。
  基座是晶体中的关键原材料,以前只有日本企业能够生产,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并且垄断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泰晶为王进配置最好的环境和资源,让他潜心研发。不到两年时间,王进在泰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泰晶取得重大突破:1亿只合格基座顺利下线了!基座国产化实现了!
  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泰晶不遗余力。2014年,为引进全球音叉晶体行业最知名的外籍专家,喻信东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给专家住,自己开车到超市将专家需要的生活用品全部配齐。对人才的重视,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形成了强大吸附作用。公司还引进了产品研发专家、晶片切割专家和数名日本专家等,为新产品开发与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在核心团队和知名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泰晶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了基层研发人员、资深技术骨干、核心研发团队三级梯队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
  泰晶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招揽了大量211、985重点高校人才,为储备和培养中高层技术及管理人才蓄积力量。企业还制定了针对技术岗位的晋升考核体系,一批职员从普工成长为技术核心团队成员,技术人员工资比副总高在泰晶已不稀奇。
  这些人才,为泰晶持续不断创新注入了不会枯竭的源头活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